立体电影现今大行其道,颇多神幻巨制武侠大片,都将最前沿的三维摄制技术发挥到极致。一些经典老片也顺应风潮,由二维转制三维,如最新上映的《大闹天宫》与《泰坦尼克号》都实现了华丽的变身。
较之过往的老电影数码修复,二转三是项更为复杂庞大的工程。首先要将电影胶片经过高精度扫描,转化为连续的数码图像序列,因胶片划痕、褪色等问题造成的画面瑕疵都需凭藉校色、补帧等数码技术加以修复。然后在图像编辑平台上,将画面中的个体逐一与背景剥离开来,而每个被分离的个体层都会被赋予相关的纵深度参数。
比如孙大圣被定义为最前端,群猴被整体安插在中间,但每只小猴都与彼此分离,在列队中各有前后,山林则作为背景铺垫在最后端。如此一来,原本众多个体平铺于一个层面的格局即转变为纵深向层层叠加的排列,辨得清谁前谁后了。
电脑程式便以每个分层的个体为中间位置,渲染出左右两幅带有平移的图像。观赏时,透过三维眼镜,左右眼分别观测到相对应一边的图像,利用双眼的会聚功能,在大脑中合成为三维影像。
当然说易做难,其间无数的细节需要制作人员进行反复的尝试与调整。卡梅隆的三百人团队号称历时一年有余耗资过亿人民币,方完成对《泰坦尼克号》的三维处理,项目之艰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