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家简平的《星星湾》,“六一”前夕由少年儿童出版社桃桃儿童文学发展中心推出,这部列为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的作品,秉承了作家一贯的写作风格,温暖干净,富有理想主义的情结,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书写态度与责任感。
《星星湾》讲述了一个叫波亚的孩子偶尔负气逃学,途中却巧遇刚服刑满期的男子安叔,他们俩鬼使神差地竟一同踏上了去寻找星星湾的旅程。故事似乎起笔有点离奇怪诞,带有都市小说的历险和悬念,但随着叙述的深入,在那些看似虚幻的奔马、飞碟、云船的穿梭中,在奇怪的地名鱼叫、新辛洼的似是而非中,在逐渐熟悉起来的陌生男人安叔的言谈举止中,整个故事渐渐显露出它那现实的质地——波亚和胡子安叔一起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瞭望与跟踪的平台:一个孩子的成长,他究竟要付出怎样的代价?萍水相逢的人们,你们之间的信任到底有多脆弱,而又有着怎样的不为人知的结局?
显然“旅途与成长”的伴随性对话、“寻找与救赎”的精神性指向、“理想与现实”的尴尬与和谐、人性中未泯的良知温暖与现实处境中被逐渐点燃的卑劣和凶恶的较量,这些看似冲突与对抗的名词,构成了整个叙述的基调,它们都不仅仅是停留在纸上的空想,而是生活本身的起承转合。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星星湾》就从那貌似离奇的“一个孩子的逃学记”中剥离出来,描述和诉说了一个朴实无华的故事和生活的真谛,它包含了人性中的善良柔弱的强大(战胜瞬间的邪念与自暴自弃)、亲情与爱的明亮温暖(照亮内心卑下与自私),以及来自底层的人们的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这使得整个故事有了一种结实的理想与现实的责任,时时贯穿碰撞,发人深思,正如简平所言:“正是在去往星星湾的旅途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像波亚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和烦恼,让我欣慰的是,即使有许多的难堪,可孩子们却一如既往地坚守着天真、勇敢、善良,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人们根本无法撼动。”
而读罢全书,对我印象最深最“无法撼动”的,还是简平一如既往的坚守理想主义的儿童文学作家的写作梦想和抱负——“本来,最最美丽的星星湾就在我们的心中,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那方净土,那片净空都永恒地闪烁着耀眼的蓝色光芒。”让我们一起阅读和寻找,让我们在路上感受最真实的人与人的信任与背叛,高尚和卑下,而到达纯真与光亮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