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吧,芙洛,睡吧》,作为小说名,有抓人的魅力。这是镌刻在芙洛墓碑上的碑文:
睡吧,芙洛,睡吧
你再也不用早起
直到主再来的日子
芙洛是谁?为何说“再也不用早起”?她生前过着怎样的日子?这是翻看此书的读者必有的好奇与追问。
芙洛,原是个地道的中国姑娘,名刘小河。大旱之年被无奈的父亲用两袋土豆卖给了人贩子。人贩子转手把刘小河卖到了遥远的加拿大洛基山脉的巴克维尔淘金小镇。镇头住白人,镇尾是中国人。17岁小河的归宿在镇尾:一个开着小酒馆的一条腿的吉姆便是她的丈夫。从此她被叫作“芙洛”。
如果把芙洛尊为酒店的老板娘,那就大错特错了,她是暴戾的吉姆用两千元买来的老婆和女佣。爱怎么使用就怎么使用。勤劳乐天的芙洛,一直在逆境中求生和抗争。她是全镇起得最早的一个人。
在芙洛变化成长的同时,老死不相往来的镇头与镇尾,都慢慢惊奇地发现,芙洛以她的善行、智慧与自创的中医术正在把他们拉近,弥合,直至融汇,两个互相隔膜互相鄙视的族群终于走到了一起……
这是十九世纪中叶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十九世纪,大量华人迫于生计,出洋淘金,苦役般的劳作、异族间的争斗、洋矿主的压榨与盘剥、华人的惨死他乡,都成了作家争写的素材。然而,华裔作家张翎独辟蹊径,筛选了两段真人真事,艺术地糅合成了一个倔强、智慧、勤劳而兼具大爱的芙洛。作者的触角落点不囿于淘金者苦难的俗套再现,她通过华人姑娘芙洛在巴克维尔的闯荡生活的描绘,企图向读者展现其他作品没有触及的一点:两个不同的同为淘金者的民族间存在的不尽是争斗与鄙视,更有人性相通的美好一面,芙洛就是融冰化雪的使者。墓碑上“睡吧,芙洛,睡吧”恰是两个逾越了老死不相往来“界河”的族裔,对芙洛发自内心的呵护与抚慰。这碑文让读者心生暖意,哀而不伤。
女主人公芙洛的形象塑造,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历练,作者为她设置的都是生死攸关的典型事件:罕见的大旱、被卖加拿大、遭丈夫毁容、火灾、改嫁白人丹尼、解前夫之妻难产之危……直至心脏病猝死全镇人悲痛送葬。芙洛的个性就在这波澜起伏的桩桩事件中渐次鲜明、饱满进而绽放光彩。至于作品现实与往事交错叙述的架构,语言的酣畅奔放,人物对白的野性和粗犷,都是本书的一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