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端午节前后,各大医院的消化科门诊量都会显著提高,“许多人都是粽子吃出的毛病。”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汪小平介绍说,根据以往规律,近两成病人皆因在食用粽子后出现消化不良、反酸、胀气、上腹部疼痛等不适症状。汪医生说,粽子的黏性大,缺乏纤维质,会滞留在胃部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部不适,原先就有慢性胃病、胃溃疡的人容易旧病复发。此外,老人和儿童的肠胃功能比较差,不易消化。医生建议,应避免空腹吃粽、睡前吃粽,胃病患者每天吃粽不要超过50克,正常人也不宜多吃,食用时搭配蔬菜、水果和咖啡,可以帮助肠胃蠕动。
此外,蜜枣、豆沙、红豆等甜粽往往含糖量较高,而咸肉、大肉、蛋黄等咸粽则富含高脂肪、高蛋白,糖尿病患者应少吃甚至不宜食用。食用过多“重口味”的粽子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不利,可以适量食用白粽、素馅粽。 本报记者 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