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应旅日书画家周之江先生之约,来到他东湖路的寓所喝茶闲聊。恰好电视中在播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新闻,镜头上出现了回顾经典老电影《十字街头》的画面,看到了屏幕上赵丹的形象,周之江的目光一下被吸引,戛然停顿了我们的原先话题,转而说:“一晃就是三十多年了,当年我学书画时,赵丹先生可是给予我极大的帮助啊!”
当电视画面过去,周之江转身到书房翻出几张老照片来,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当年他和赵丹先生的往事——
我们都知道赵丹毕业于上海美专,书画本就是他的专业,只是爱好演戏,一不留神才成了演艺界的“巨擘”。不过当年,周之江向他讨教的倒总是书画,上世纪七十年代,周之江对书画的爱好正值狂热期,很想能拜一位大名家为师,那时年纪轻不懂事,仗着与赵丹先生熟,就问“现在谁画得最好?”言下之意颇有谁好就拜谁为师的口气,赵丹说黄宾虹、潘天寿都画得很好。周说“可惜他们都过世了呀。”赵丹答道:那只有唐云了!后来周之江很幸运,由黄宗英亲自陪他去叩开了唐云先生的门。所以,能成为大石翁的入室弟子,首先就得感谢赵丹先生的引路之恩。
周之江说,七十年代时,赵丹名气很大,生活却相当清苦。有一次先生从奉贤五七干校回来,周之江送了一大碗肉丝菜汤面过去,来到淮海路新康花园的赵家,那是一幢西班牙式的小洋房,赵丹一边兴奋地吃着面,一边苦笑地指着他的住房自我解嘲:“侬勿要看我迭额房子派头蛮大,我现在连得买石灰刷墙头的铜钿也呒没啊。”
十年浩劫结束后,赵丹的艺术生命获得重生,可是由于身体的状况不佳,给他的时日并不多了。那两年,他重拾年轻时的爱好,泼墨挥毫,创作了不少书画佳作。一次,周之江将自己临摹的《富春江山居图》和书法《智永千字文》带去给他看,他看后连声叫好,马上让之江裁纸磨墨,随即饱蘸浓墨题下了“后来居上”四个大字,并于上款写了“之江弟教政”,谦逊地表示了对后生可畏的喜悦之情。
如今,周之江年逾花甲,也成了国内书画坛上的翘楚,但每每忆及前辈恩师,他总是难掩内心的感激之情。最后,周之江从相册中抽出一张老照片说,这是1980年6月也就是题字的第二年,他与赵丹老师的合影。回想当时情景,仍然历历在目,那天周之江到华东医院探望病中的赵丹,赵对他说:“我来日无多,可能只有三个月了,你快去借只照相机来,我们要拍一张。”那年头照相机很稀罕,并非家家都有,周之江费了很大周折,总算借来一只“海鸥牌”,而且当时在室内拍非得有闪光灯才行,外装的闪光灯老是不同步,故又折腾了一番,后还请来了护士帮忙,总算拍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果然三个多月后,赵丹终于抵不住病魔的侵扰,带着许多遗憾离开了人世,享年仅6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