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目前占比30%
沪深股市目前机构投资者比例的确是比较低,公募基金目前规模约2.4万亿元;QFII从2002年投资至今10年,获批额度不足300亿美元,加上投资收益目前规模仅2700多亿元;阳光私募基金约1400亿元。
长期资金方面,目前2万亿养老金委托运营规模仅400多亿元;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的8000多亿资金中投资股市约2700亿元;企业年金运营的3000多亿资金中投资股市为数百亿元;约2.1万亿公积金目前没有开展股市投资;约6万亿保险资金中仅有6000多亿元投资股市和基金。
以上这些资金合计约4万亿元,而目前沪深股市总市值为22万亿,占比只有20%。不过,真正的有效流通市值实际上没有那么多,因为现在虽然已经是全流通时代,但A股市场还是国有股比重最大,而大型国企、银行的国有股基本上不会抛售,扣除这个因素,真正的流通市值预计在12万亿元左右,那么,目前机构投资者占比只有30%。
基金曾经引领行情
再看美国股市,美国拥有8000多只共同基金,其净资产高达12.22万亿美元,占股票总市值的73%。与此同时,美国私人养老金储备高达18万亿美元,超过了股票总市值。美国的共同基金与私人养老金共同构成了美国资本市场最坚实有力的两大类机构投资者。
相比之下,中国A股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力量的确太弱了。但是,历史上也有过机构规模大增的时候,比如,公募基金在2005年总资产约4600亿元,到2007年发展到3万亿元,两年里翻了6倍多。
规模大幅增长也带来了一波大牛市,这一点在2007年表现得很典型。2007年沪深股市在年初大涨之后,出现了“5·30”大跌行情,但下半年股市继续大幅上涨,上证指数从4000点上涨到6000点,涨幅高达50%,而这轮行情上涨的股票主要是以银行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一个重要原因的是当时基金认购极其踊跃,发行规模均在百亿以上,最高的甚至超过400亿,基金拿着这么多钱无法购买小盘股,只能购买银行等大盘股,从而催生这波大行情。
新牛市值得期待
因此,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入市资金面。好在管理层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迫切性,郭树清上任后,多次呼吁养老金入市,又放宽QFII进入门槛,增加QFII额度,这一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应该说,在相对不长的时间里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变目前的投资者结构,完全是有条件的。
首先,考虑中国巨大的财富管理需求,公募基金规模完全有条件增长一倍,当然这需要牛市的配合。其次,迫于未来养老金保值增值的压力,养老金入市迟早是要实现的,加上保险、企业年金、公积金,长期资金从现在的1万亿增长到3万亿元完全是可能的。第三,QFII额度有望大幅提高,在全球大部分新兴市场,海外投资者的占比都很高,比如,印度、韩国股市,海外机构投资者规模要占30%,那么,只要额度进一步提高,QFF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也是可以期待的。
那么,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规模可以达到8万亿元,占比七成,从而改变目前的投资者结构。如果在5年至10年的时间里解决这个问题,一波全新的牛市是值得期待的。
本报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