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新民环球/聚焦
     
本版列表新闻
医药企业大幅裁员 学以致用成为空谈~~~
医药企业大幅裁员 学以致用成为空谈~~~
医药企业大幅裁员 学以致用成为空谈~~~
医药企业大幅裁员 学以致用成为空谈~~~
医药企业大幅裁员 学以致用成为空谈~~~
     
2012年07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药企业大幅裁员 学以致用成为空谈
美国生化学博士遭遇就业危机
雨农
■阿莫拉尔梦想能有自己的实验室
  米歇尔·阿莫拉尔一直梦想当一名研究大脑的科学家:拿到博士学位,成为大学教授,最终拥有自己的实验室。拿到神经学博士已满3年,如今她却不得不放弃在该领域找一份固定工作的规划,转而在大学里谋了一份行政管理工作。

  “天堂”变“地狱”

  尽管奥巴马将推动美国的科学教育作为国家战略,还发起举办白宫科技展,以期吸引青少年对于科学的兴趣。但现实是,当这些年轻人取得博士学位后,却无法找到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虽然计算机和石油工程等某些高科技领域的人才需求很大,但在生物、化学、医药等需要待在实验室进行研究的领域,工作岗位却供大于求。“很多预测都说科学家奇缺,就业前景乐观。”在线杂志ScienceCareers编辑吉姆·奥斯丁说,“但真要找起工作来,他们却到处碰壁,期盼雇主蜂拥而至的人注定要深深失望。”

  根据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统计,5年来仅有14%生物与生命科学博士在学术圈内找到工作。这个数字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一直逐年下降。原因无他,就是博士毕业生的增幅远快于工作岗位的增幅。

  医药产业曾是放弃从事科研的生物学家和化学家的“天堂”:高薪稳定的职位曾在旧金山湾区及其他医药企业聚集地区俯拾皆是。但经过10年的残酷竞争与吞并,美国医药产业严重萎缩,直接导致从事研发的科学家过剩。

  根据统计,2000年以来,美国的医药公司总共裁掉30万个工作岗位。而最新一则坏消息是,罗氏公司上月宣布关掉旗下已有80年历史、曾发明研制出著名抗焦虑药——安定的新泽西纳特利实验室,并裁掉1000个研究岗位。

  “这是场大屠杀,太可怕了。”去年被赛诺菲安万特医药公司解雇的金·哈斯说。她20年来一直为惠氏和赛诺菲安万特等医药巨头研制药物,却在年过半百之时丢掉了6位数的年薪。如今,她手头只有一份一周去费城大学上1-2次课的短期合同,不得不靠积蓄度日。“好多、好多、好多……人被裁员,”哈斯说,“斯坦福大学毕业的优秀化学家都找不到工作。”

  投入“打水漂”

  根据美国化学学会的最新统计,正由于医药企业大规模裁员,美国化学家失业率达到了40年来最高的4.6%。对年轻化学家来说,情况更加糟糕:2011年,仅有38%的“新科”化学博士找到工作。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尽管在各自专业领域找到工作的可能性极低,如果跳出专业领域另谋出路,就业率倒还算可以。“他们总能找到其他工作。”就业分析师迈克·泰特鲍姆说,“可惜的是,他们花了20多年学习的东西完全派不上用处。”

  有机化学博士马克·达勒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幸运儿”。2009年遭解聘后,他应征了400份与化学有关的职位,终于找到一份低薪临时工的工作。“这实在是太可怕了。”达勒说,“我眼睁睁地看着银行账户上的钱越来越少,担心要是再找不到工作,就得卖房子了。”

  2003年至2008年美国经济欣欣向荣之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年度预算达到300亿美元。这笔经费大多流入科研院校。学校也大肆招收生化领域的博士生,从2003年到2007年,全美院校招收的生物及生命科学博士生比以往翻了一番。

  正当这些人学业有成,准备踏入研究领域大展长才之时,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行各业纷纷陷入紧缩。尽管2009年专门拨出100亿美元用于创造5万个“科学相关”职位,但在经济大势仍旧不妙的情况下,负责支配这笔钱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称,100亿美元已所剩不多,5万个职位或许又将被削。

  无奈“霸位子”

  没有固定工作的博士们只能“争抢”实验室的低薪博士后研究金职位,薪水通常在3.9万美元左右、几乎没什么福利,而申请者却必须拥有博士学位。因此申请这些职位的科学家以往只干1-2年,然后找到一份好工作,把机会让给学弟学妹。可现在,“霸着”工作不走的科学家比比皆是,有人甚至干了十年。

  阿莫拉尔就是全美10万名“霸位”科学家之一。她花了7年时间拿到神经学博士学位,为此付出高昂的学费。为了偿还学费,39岁的她现在不得不为学校里另一名科学家统计电脑屏幕上的点阵。

  “我不知道这与本科生的活儿有啥两样。”阿莫拉尔对这个留给她一个昂贵学位和渺茫求职机会的制度失去了希望。当去年12月失去博士后研究职位后,她在阿拉巴马-伯明翰大学当了一名行政人员。

  哈斯的态度则更为激进,她给还有两年就要高中毕业的女儿两条忠告:离开新泽西,别当科学家。尽管这个聪明女孩的化学和数学成绩十分优异。     

  雨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伦敦奥运会倒计时7天
   第A26版:伦敦奥运会倒计时7天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家居装潢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31版:新民环球/人物·博览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现代家居/我的经验
   第B13版:现代家居/设计交流
   第B14版:家装之窗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地产新闻
   第B17版:地产新闻
   第B18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9版:新智
   第B20版:职场方圆
   第B21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2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3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4版:E生活
   第B25版:新民楼市
   第B26版: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
   第B28版:新民楼市
博士学位花费高
美国生化学博士遭遇就业危机
奥氏的创新战略
海底采矿:对地球“最后瓜分”
中国获得印度洋 一块区域勘探权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聚焦A30美国生化学博士遭遇就业危机 2012-07-20 2 2012年07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