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成了一个秘密联络点
1928年11月,蔡乾离开台湾前往厦门,在台湾共产党厦门支部工作。同年12月,他去福建省漳州,在石码中学任教。三年之后,他秘密地到了苏区,协助红军做好袭击漳州的准备工作。不久,红军就攻占了漳州。1932年5月,他到达瑞金,在列宁学院任教,教授社会学、土地问题等等。这时,他还兼任反帝同盟的工作,负责同殖民地人民的联络。
在长征期间,蔡在红一军团政治部任政委一职。到陕西后,他又恢复原来的工作,担任反帝同盟——此时改名为反日同盟的主席。4月,他又兼任西北苏维埃政府的内务部长。
蔡的妻子是台湾人,长征时留在江西;蔡估计她此时已安全转移到了福建。
埃德加·斯诺在介绍之后推测:蔡乾既精通汉语又精通日语,两种语言驾轻就熟,读和说同样流利。如果蔡还活着,那么他在台湾的共产党地下工作中,即使不是领袖,也可能是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埃德加·斯诺的预测有一点是准确的,那就是蔡孝乾确实出任中共在台的最高领导人。但在他整理书稿完成的1953年,蔡孝乾已背叛了自己的信仰,成为出卖组织和同志的可耻叛徒。
抗战胜利后,蔡孝乾接受中共中央派遣,以台湾省工作委员会书记的身份返回台湾,发展地下组织。当时“台工委”隶属华中局(后改华东局),蔡孝乾1945年9月自延安出发,三个月后辗转到达江苏淮安,与时任华中局书记的老领导张鼎臣、组织部长曾山见面,商讨赴台事宜,并请调曾在抗大受训的台湾籍干部张志忠等人。是年底,蔡孝乾、张志忠等赴台干部在上海集中,由上海地下党领导人刘晓、张执一等负责,组织他们学习一个月。1946年3月开始,这批同志陆续潜回台湾。同年5月,在台湾正式成立中共台湾省工委,蔡孝乾任书记,陈泽民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张志忠任武装部长,洪幼樵任宣传部长。
蔡孝乾本人于1946年7月进入台湾,隐姓埋名,在基隆港当码头工人,以掩护其身份。离台已18个寒暑的他,对战后初期台湾的政治和社会情况颇为生疏,因此在发展组织方面,侧重联络老台共党员,行动十分谨慎。1947年,台湾人民反蒋抗暴的二二八起义爆发前,“台工委”所召集和新加入的党员仅70余人。二二八起义遭国民党政府的残酷镇压以后,台湾民众对蒋介石独裁政权反人民、反民主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憎恨与不满情绪也有所增长。“台工委”在华东局指示下潜赴香港召开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拟定新的斗争策略,进一步深入山地农村和城市基层,放手发动群众,也加强了同中共大陆情报部门的联系,积极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为迎接解放台湾而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至1948年6月,台湾地下党已发展到400多人,分设30多个地方支部;到1949年年底成员数又迅速扩大到1800余名。
朱枫向蔡孝乾转达了组织的要求,并告诉他:自己住在台北市内的女婿家,大约逗留两个月左右,她所担负的密取重要情报的任务希望能得到“老郑”的帮助,下次见面最好能改在进出更方便的地方进行,因为她是以“母亲”和“外婆”身份来女儿家看外孙的,不能让家人和邻居生疑心。
蔡孝乾同朱枫约定,今后每周三同一时间接头,地点改在台北市内一家叫“建昌行”的联络点内,那里离朱枫的住地不算远,走过几条街就能到。
蔡孝乾要了朱枫女儿家的电话号码,他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刚刚发行的新台币,将电话号码记在那张拾元面值的钞票上。
朱枫带着万景光给吴石的亲笔信,以“陈太太”的身份,走进台北杭州南路一座普通的宅院。她几乎有点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因为这里还挂着 “××电力公司招待所”的牌子。原来,吴石初到台北时,不仅“国防部”机关还没有随国民党政府从重庆迁来,连军官宿舍也还没有准备好,这里是借给他一家人暂时栖身之所,现在他和夫人、孩子已经搬进大安区的新居,这处老房子尚未退还,便成了一个不容易引起外人注意的秘密联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