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职场方圆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7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私人香水的私人距离
千仁
  千仁(编辑)

  大学时认识一个学姐,是全校闻名的风云人物,思想前卫,衣着新潮,人前经过,裙角总会卷起一阵馥郁的香风。我对香水小有研究,一闻就知是欧洲顶级大牌香水,心下颇有些艳羡。

  后来由于社团活动的关系,和这位学姐有了些交情,两人很是投契。有一次在某自习室遇到她,被拉着坐下亲热寒暄。刚开始,在正宗迪奥“真我”香水的浓郁香风中,我还颇为享受;2分钟之后,开始觉得别扭;再过3分钟,鼻子抗议;10分钟之后,我脑袋被香味呛得略有些晕,只好在学姐倾国倾城的笑容中,推说有事,落荒而逃。嗅觉一度失灵,只好去小卖部买了包咖啡粉,拆开闻一闻才慢慢恢复。回想刚才情景,恍然大悟———那间自习室之所以人数寥寥,恐怕不只是位置偏僻的缘故。

  平心而论,和A学姐聊天真是件享受的事。可是,那本来在流动的空气中显得风情万种的香风,一旦长时间被禁锢在室内,实在令人窒息,那风情也就成了侵扰。

  心理学上,对人们个体需求空间有一个著名的划分:3米之外是公共距离,是陌生人之间的距离;1米到3米是社交距离,是泛泛之交的距离;个人距离在1米之内,适用于熟人朋友之间;45厘米之内,是亲密距离,这种距离,只有最亲近的人才允许彼此进入,如情侣、父母子女、密友等。在社交学上,把握好自己同他人的关系定位,和他人保持相应的距离,是社交礼貌的一种表现。

  而喷香水,应是一件极为私人的事情。强把自己喜欢的香味加之于别人的呼吸中,就和贸然侵入别人的私人领地一样无礼。更何况,说不定还会引得过敏症和哮喘病病人发病。

  然而这样说来,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能用香水了吗?当然不是。我有个好友,相交超过十年,一直觉得她身上有种非常温馨甜蜜的香味,幽幽渺渺,若有若无。终于有一天忍不住询问,才知道她其实是习惯喷洒香水的。只是,她把用量控制得非常微妙,只有走近她身边半米,才能闻到。我一直认为,这隐约的香味,既保持了社交的优雅和礼貌,又表现了女性的矜持:私人的香水味,只跟有权进入私人距离的人分享。

  就如《色戒》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汤唯饰演的王佳芝,坐在一家咖啡馆里等待易先生,从手包中取出一只精致的香水瓶,却并不喷洒,只用玻璃棒往耳后和发梢轻抹几下。可以想见,那丝丝缕缕的香味,会在举手投足间慢慢散发,一缕幽香在耳鬓厮磨间若隐若现,显现的是女性的神秘和优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伦敦奥运会倒计时7天
   第A26版:伦敦奥运会倒计时7天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家居装潢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31版:新民环球/人物·博览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现代家居/我的经验
   第B13版:现代家居/设计交流
   第B14版:家装之窗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地产新闻
   第B17版:地产新闻
   第B18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9版:新智
   第B20版:职场方圆
   第B21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2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3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4版:E生活
   第B25版:新民楼市
   第B26版: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
   第B28版:新民楼市
办公室闻香:愉悦还是困扰?
抹香要讲公德
香水与人心
“香水有毒?”
宁可无香,不要有毒
欢迎来帖
私人香水的私人距离
新民晚报职场方圆B20私人香水的私人距离 2012-07-20 2 2012年07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