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2012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两项活动昨上海书展“扎台型”
~~~——本报两项活动昨上海书展“扎台型”
~~~——本报两项活动昨上海书展“扎台型”
~~~——本报两项活动昨上海书展“扎台型”
~~~——本报两项活动昨上海书展“扎台型”
     
2012年08月1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闲话”越讲越有劲 “晚报情结”越画越开心
——本报两项活动昨上海书展“扎台型”
乐梦融;周彦
■本报编辑郑辛遥为读者画漫像 郭新洋 摄
■滑稽明星钱程与小读者用上海话交流 记者 郭新洋 摄
  讲上海闲话,看上海书展,读新民晚报,是上海人的“家常便饭”。昨天上午10时30分,由新民晚报“上海闲话”版编辑、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浓浓沪语上海情———〈新民晚报·上海闲话〉精编》在上海书展的中央活动区举行盛大的读者见面会。随后,漫画名家、本报视觉部编辑郑辛遥《漫条思理》读者见面会在西区阳光篷也引起轰动。

  热情读者欲罢不能

  昨天,现场气氛热烈,前来参加签售活动的既有头发花白的老人,也有年纪尚小的孩童。主持人钱程、马莉莉、钱乃荣、郑祖安等全部用上海话跟读者交流。

  一个3岁的小女孩拿着一本《上海闲话》,摇摇晃晃地走上签售台,钱乃荣教授接过书,签名后还与她握手。奶奶朱美光告诉记者,她早上7点多就带着孙女从奉贤赶来签售会。她表示,虽然是土生土长的老上海,但还是有很多沪语词汇自己原先不知道,因此可以从专家编的书中学到很多。“现在沪语栏目少,女儿上海话也说得很不好。我这次来就是想让孙女受到上海话的熏陶,让她学好上海话。”

  500本备书全部售出,舞台要让给下一场活动,可是,读者太“扎劲”,欲罢不能。于是,签售的排队长龙移到另一处,活动继续。这番场面也是本届上海书展开展至今头一遭,活动一直持续到下午1时。

  传承文化简明实用

  《浓浓沪语上海情———<新民晚报·上海闲话>精编》是《上海闲话》专版的结集,共收录了约百篇短文,分为“弄堂茄山河”“沪语童谣”“老里八早”“刨根问底”“沪上名人”“收藏”“灶披间”“侬讲伊讲”“沪语趣谈”“喇叭花开”“扎劲”“坐看云气”“沪渎码头”等13辑,涉及新老上海人的方方面面,是反映新旧上海社会众生相的简明实用小百科。另外,本书还赠送了“上海闲话的考级模拟题”《上海闲话练习(附参考答案)》,有“四级”题目,也有“八级”难题,是学习、自测上海话水平的简易实用手册。

  《新民晚报·上海闲话》专刊创刊于2010年3月7日,以“传承本土文化,珍爱上海方言”为宗旨,是全国唯一用书面语言表达上海方言的报纸版面,为想学习上海话的广大读者铺设了一个讲上海话的平台,也是新老上海人接近上海、了解上海、融入上海的一条途径。

  精华内容专家解读

  上海史专家郑祖安先生告诉记者,这套书不仅是宣传上海话的园地,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它反映了上海形成的历史和发展的过程;总结了上海话的特征,揭示了上海话丰富、博大、生动、时尚的特点;有助于上海话的发扬光大及继承、保护上海的传统文化。

  《上海闲话》的主编之一、上海大学教授钱乃荣谈到,这套书可以帮助学者研究上海话的语法、词汇,并通过语言的变化了解上海的历史变迁。如今上海的年轻人和中老年人说的上海话已经有了差别。“老派上海话”往往是50岁以上的人说的上海话,“新派上海话”则是50岁以下的上海人说的沪语,两者在语音上已有不同。“大多数人讲的话就是标准”,作者在编这套书时做了调研,取大多数人说的语音作为标准。

  虽然上海话在不断变化、发展,但其中的精华是每个上海人都应该珍视的。沪语的精华之处就在于那些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惯用语,如“收骨头”“牵头皮”“半半六十日”“桥归桥,路归路”等。

  钱乃荣还编了教材《小学生说上海话》,很可能将进入课堂。他希望幼儿园、小学老师重视起来,鼓励小朋友之间用上海话交流。他笑言:“出上海闲话教材是为了以后不用教材。”

  互画漫像情谊永恒

  郑辛遥的签售会办得很有“噱头”:选取10位读者为郑辛遥当场画漫像,郑先生礼尚往来,再为画得最像的读者画像。胜出的读者名叫翁以明,他的剪报本里收藏着郑辛遥为本报版面《来信来论》《漫画天地》《智慧快餐》以及体育版等配的各类漫画,时间跨度为上世纪80年代新民晚报复刊至今。为什么能从10位选手中胜出?原来他收藏了一张郑辛遥的自画像,此番前来挑战之前,他“研究”了郑辛遥自画像和他的画风。

  翁以明向记者展示了1991年7月27日他参加郑辛遥和潘顺祺联合漫画展时,郑辛遥为他画的一张漫画像。20年过去,两张搞笑的漫画里,一个是瘦小伙,一个是胖胖的中年人,同样出自郑辛遥的画笔,让人感叹岁月流逝。不变的是,他还是新民晚报的读者,还是郑辛遥的粉丝。这份“晚报情结”令人动容。

  本报记者 乐梦融 实习生 周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2012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2版:2012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A17版:社会与法
   第A18版:社会与法/特别关注
   第A19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0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7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博观察
   第B11版: 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上海闲话”越讲越有劲 “晚报情结”越画越开心
“中国模式”显示乐观前景
夜来书香味更浓
影像发现填补出版档案空白
明日书展
新民晚报2012上海书展特别报道A11“上海闲话”越讲越有劲 “晚报情结”越画越开心 2012-08-18 2 2012年08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