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返美的辞别宴会上,我认识了刘海彬先生,一个能用唐诗宋词元曲写任何当下社会题材的奇才。在尔后的来往中我认识了他的妻子,一个与我同一专业的女画家巨燕。
在二十几年中回国二十多次参观画廊时所见到的女性画家中,巨燕是最能引起我思考的女性画家。
画面题材的锐变使巨燕离开了一般情感表叙题材而进入了城市、工业的感知世界。如电线杆、钢筋水泥的建筑体、工业垃圾等,这些代表科技和进步的力量不可阻挡地强行的进入了现代社会生活,同时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巨燕用跨越工业主题冷性思维的表叙手段,输入了冷冰冰的水泥钢铁的特质以血一般沸腾的内心去表述,但画面却是灰冷的;形体的整合在冲突中所产生的能量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呼喊但又是压抑的。是什么使画家突然改变,让一个由现代都市人生活所必须的有形的电线杆和电线组成的常见物体,进入了艺术家的视野,被解体为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在你创作的这一系列以工业城市为题材的作品中,题材的转化所包含的潜在语言是什么?
巨燕回答说:“……在这个题材开始之前我还画过以钢铁为母题的系列作品。2005年我在云南偶然见到一个废弃的钢铁厂,我用柔和的水波纹形式表现钢铁的粗粝质地。这些作品在上海M50展出时有人问我表达什么意思,记得当时我用开玩笑的口吻说,我想把一种强大变成一个绕指柔的东西。说完后自己也吓一跳。当然,也没绕出结果……后来就有了现在的这些作品”。
在此我不想翻出中外历史上女性画家典故,既然造化我为女性,作为一个自然人,女性应该有她应有权利和义务,也包括时下流行的“话语权”。女性只有在母亲的角色中从心里散发她的柔软,在与男性的对峙中她被设定了社会角色,似乎只有从属方能赢得青睐。我不能遵从本原的内心去生活,在与强势对立时我不懂得“以柔克刚”,是理解和宽容化解了矛盾。
在巨燕的绘画作品里,让我们意识到以男性为主的社会结构模式,是否到了一个需要通过对女性的了解来重新规范、评估男性,把我们所认定的思维和行为标准模式,在限定的社会规范中做一个改变,在这个意义上说,巨燕的作品开始了一种新的对话。
“正负极巨燕油画作品展”8月21日下午3时半在上海美术馆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