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由新媒体作为首次曝光媒介的舆情事件正逐渐增加,其占全年社会舆情热点事件的比例从2007年的略过半数到2011年的65.2%(见右图)。从2011年471个有效样本的分布情况来看,新媒体首次曝光的事件有307起,而传统媒介曝光的仅有145起,不足前者半数,仅占总数的30.8%。
2011年“郭美美”、“卢美美”给中国慈善事业造成了重创,但民间“微公益”却方兴未艾。各种类似社会方言的网络流行语,如“肿么了”、“有木有”、“坑爹”等,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已经远超出了词语本身的字面含义,潜藏着网民对社会发展、社会现象的态度和看法,折射出网民参与公共事件、表达意见的隐衷。
此外,2011年政府出台了不少新政来创新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如热词“晒三公”、“官微”、“PM2.5”等,分别概括了2011年政府在廉政建设、网络问政和环境治理三方面的管理成果。但另一方面,故宫“十重门”系列事件、“萝卜招聘”、“官员‘火箭提拔’”、“带‘病’复出”等再度掀起民众对政府管理、政务公开透明的信任危机。此外,接二连三曝出的地方官员“微博开房”、“微博调情”等网友围观事件,以及一些政府机构的官员“孝德考察”和“官德轮训”等行为,都招致了不少民众的非议和质疑。
继2010年“涨时代”系列热词之后,2011年反映民众日常生活的热词也是层出不穷,吃穿住行样样皆有。食品安全方面有“谣盐”、“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染色馒头”等;教育热点同样争议不断,如“虎妈狼爸”、“绿领巾红校服”、“五道杠”和“校车安全”;社会安全方面,有“小悦悦”、“四大名爹”、“临时工”等;还有楼市热词如“房闹”、“潘币”等。此外,“限”也被互动百科评选为2011年年度汉字,包括国内楼市“限”价、“限”购,汽车“限”号、“限”行,电视“限”播、“限”娱等,一个“限”字横贯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