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研究资料,近31年来的气象数据表明,我国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夏季(6-8月)炎热度前十名排行榜上,武汉退出了前五名,位列第六,排在重庆、福州、杭州、南昌和长沙之后,位列西安、南京、合肥、南宁之前。
有些城市变热快
如今全球都在暖,武汉的炎热排名却在退步,难道没有过去热了?
湖北省气象局研究员陈正洪说,全球都在变暖,但变暖的幅度有区域特点,这与大气运动的规律发生了变化有关。近几十年来,华东的福建、浙江等地,明显变得更炎热,因此,福州、杭州从“火炉”之外,跃升至炎热排行榜的第二、第三位,超过武汉。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数据显示,近50年来,武汉虽在变热,但有些城市变热的速度比武汉快。比如说,上世纪60年代,武汉夏季的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分别为32.2℃、27.6℃,到本世纪头十年,这三项数值分别上升了0.2℃和0.9℃。而杭州的这两项数值,本世纪头十年与上世纪六十年代相比,分别增加了1.1℃和1℃,达到32.8℃和28.1℃,福州则分别上升了1.4℃和1.2℃,达到33.4℃和28.5℃,都超过了武汉。
绿化“拽”住升温脚步
武汉夏季平均气温升幅减缓,除了大气候的背景,绿化也功不可没。
1997年至2011年,武汉市建成区绿地面积由5270公顷,增加到了16347公顷,14年间增加了两倍多。卫星监测显示,武汉建成区绿地率由26.03%,增加到了32.28%。绿地面积大量增加,使原先主城区不少“热岛”,已变成了公园、小游园等“凉岛”。
“超级电扇”降高温
武汉市气象台台长刘火胜分析说,市里通过规划控制城市“风道”,也起到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2009年11月,《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被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授予“全球杰出贡献奖”。这是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在国际上首次获得的最高奖项。
《总规》划出府河、武湖、大东湖、汤逊湖、青菱湖、后官湖水系等6条生态走廊作为“风道”,与长江天然“风廊”一道,成为武汉的主导“风道”。
“风道”使市郊广袤的绿地与主城区绿地连通,不仅让新鲜氧气顺着风道源源输送到主城区,还能使气温较高的主城区与气温较低的市郊,实现热量的自然循环和交换,缓解主城区的热岛效应。有专家形象地将它比喻为给主城区“吹电扇”。
“四大火炉”四种说法
1.武汉、南京、重庆、南昌,这一说法还被写入过地理教科书;
2.武汉、南京、重庆、长沙;3.重庆、武汉、南京、济南;4.长沙、武汉、重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