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忆旧上海的时候,“老克勒”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重要话题,只要是谈到几十年前的上海,老克勒话题必定也是随风潜入,这说明老克勒已经具有了符号意义,它专属于上海。在上海工商银行乃至金融界,至今还有一批退休的老职员,都是被公认的老克勒。
于是人们进而常常在茶余饭后闲谈,当一代老克勒真正老去之后,在上海这一座老克勒的诞生地,是否还会有新克勒诞生。作为一种带有强烈上海印记的群落,老克勒似乎也应该有新克勒来传承。
上海的都市化生活,似乎也为新克勒预留了坐席,需要他们继续扮演或者承担老克勒的城市生活角色。大凡富有绅士儒雅风度、讲究生活品位和情趣、也担当了与文化时尚匹配的社会文化角色,这样的中年男性,是最容易被寄望于引领新克勒群落的。这样的男人最好是上海人,如果不是祖籍上海,也一定是生活于比邻上海的都市,往返于上海和某些大城市之际,熟稔上海的生活方式,被上海的市民文化广泛认同。也会有很多非公众人物,被认作为或者自认为是老克勒的传承者。
只是,一个事实是,再也没有谁可以重新营造老克勒的新气场。因为这一座城市已经送别了老克勒,这座城市也已经失去了当年老克勒生存的气场和物场。
老克勒是这座城市美丽的意外,这一段美丽的意外,恰恰又是和老克勒经历的最苦涩的年代有关。他们年少时代快乐过,享受过,修炼过,几乎是上海城市优越生活的享受者,因为普通工人大众根本没有能力享受。直至“文革‘到来,老克勒真正过上了苦日子,钱没有了,尊严没有了,优越没有了,享受更没有了……这一个享受群体理当分崩瓦解,但是老克勒还在固守自己的生活方式,事实上,“老克勒”的称号正是在这种时候悄悄蔓延开来,他们在生活艰难的时候,还在追求生活情调,他们在生活落魄的时候,还显示着远胜于别人的品位优越,以至于他们的政治身份是低落的,生活格调却是很多人心仪的,是苍白社会中的彩色,Color(克勒)就是如此而来。
改革开放之初,老克勒在依旧贫穷的社会生活中,立刻显示出了他们高于他人的生活品位、情调和经济能力,显示出了他们的生活本质,成为了事实上普通大众的时尚生活、品质生活的楷模。“老克勒”是上海的城市记忆,也是上海时尚生活的领跑者之一。
这一段历史可以说明的是,老克勒在社会的意外中诞生,如今则是在社会正常中淡出。老克勒产生的时代,他们的生活品质高于常人,如今小白领的生活情调都完全可以和世界时尚同步,不需要“克勒”族引领。老克勒本身是因为社会苍白方显示他们的彩色,当社会彩色时,他们已经不再有Color之优,那一个年代没有了,老克勒的特殊身份没有了,他们存在理由也不存在了。至于像绅士风度的男人,他们可以生活非常有品位,但是他们也就是绅士,已经不再具有老克勒的本质。所以老克勒是上海一段时尚历史和社会历史的绝唱,上海这一座城市诞生了他们,也是上海这一座城市送别了他们。
做一个稍稍夸张的比喻,老克勒是上海这一座城市曾经的恐龙,他们会一直闪现在人们的记忆里,却不会有真实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