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在国庆期间隆重开馆。世博园区的中国馆和城市未来馆是怎样变成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昨天在中华艺术宫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记者了解到了两馆的建设决策过程。
发展遇瓶颈
2008年,上海“十二五”规划编制深入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对上海文化发展进行大调研的过程中,“要在更高层面上考虑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与此同时,美术界有关“上海美术事业高地的形成,迫切需要解决展示场地窘迫的问题”的呼声,引起了市领导的关注。调研座谈会上,在听到专家学者的紧迫呼吁后,市委领导表示:问题应该解决,但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案。
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摇篮,上海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良好的创作基础和丰富的作品收藏,但展览展示场馆不足,尤其在近现代与当代艺术博物馆领域的缺失,长久以来,成为制约上海美术事业发展的瓶颈。市委宣传部领导亲自统筹,市文广局迅速反应,在此前已牵头组织各方专家深入研究、积累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细化完善,于2009年初拿出了一份详尽的方案,提议建设“上海大艺术宫”。
但到底是改建还是新建?选址何处?如何定位?思考随之而来,问题也相伴而生。解决的时机似乎尚未成熟。 (下转A2版)
(相关报道见A9版、B9版、B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