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挂职锻炼已经一年了。记得去年11月,一个深秋的日子,机关的领导和同志,不远千里陪送我们第三批挂职干部到这祖国西南边陲的民族地区工作锻炼,使这深秋的远行充满了暖意。一年后,当我们行将离开这片美丽和充满朝气的土地时,心中充满着依恋和不舍。
刚踏上西双版纳时,成片的热带雨林、满目的奇花异草、美丽的傣族寨子以及庄重的缅寺深深地吸引了我。正如那首有州歌之称的《让我听懂你的语言》所描绘的,西双版纳这个美丽神奇的地方,让人深深地向往。随着挂职工作的深入,我发现,西双版纳不仅以它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神奇的自然风貌,吸引着来自四方的游客,更以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生物资源,在中央开发大西部政策的鼓励下,在云南建设面向西南重要桥头堡战略的推动下,成为一片投资创业的新热土。
作为来自上海的青年干部,我不仅能亲历西双版纳的发展变化,而且能实地参与它的建设历程。西双版纳的领导对我既呵护、又放手。作为协助联系招商引资工作的州长助理,我有幸身处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从招商引资工作入手,为西双版纳的发展穿针引线,做些工作。了解相关产业知识、经济信息和国内外经济发展动态,成了我每日必备的功课。下乡走基层看项目找项目、陪同客商考察园区推介项目,是我的日常工作。这一年里,在北京组织召开“助推西双版纳发展座谈会”,多家国企民企500强踊跃参加;协助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落实上海重点企业赴西双版纳投资考察;“昆交会”期间,与昆明市一道作为云南省仅有的两个州市代表,向全国工商联执委单位进行“民企入滇”投资项目推介……这一年里,西双版纳新航线谈判启动、“科技入滇”框架协议签署、文化创意园区确立……我实实在在地参与到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事业中,一次次大型活动成功举办,一件件项目的推进落实,使我对工作充满了成就感,再多辛劳也算不上什么。
过去的一年,由于紫外线的照射,我的皮肤变得黝黑,已没有初到时上海女孩的一些外形特质了,当地的同事和老乡都称呼我是“版纳人”。一年来,通过走乡入寨,我不仅了解了西双版纳的产业发展现状和需求,掌握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村基层情况,还融入了当地村寨的老百姓之中去,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遇到“泼水节”、“打秋节”、“开门节”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寨子里的乡亲们总会想着我,主动带着我去体验他们的节庆风俗。我也会主动穿上漂亮的傣族服装,行着傣族礼节,向乡亲们致以节日的问候。西双版纳,也是许多上海人的第二故乡,知青前辈们在艰苦的岁月来到西双版纳,在这里留下了宝贵的青春,他们与西双版纳的情意,深深地感动着我。今年上半年,在光明集团在地企业的热情帮助下,我会同西双版纳上海知青联谊会,举办了上海知青座谈交流活动。数十位与父辈同龄的老知青欢聚一堂,虽然岁月已在他们额上留下了深深皱纹,但他们浓浓的乡音、对故乡上海的思念,都未曾改变。8月,我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了小文《青春无悔》,以表达对知青前辈们的敬意。据说,文章在知青读者中引起了较为热烈的反响。能为记录他们的青春印迹、延续他们和西双版纳的情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感到非常欣慰。
一转眼,一年的挂职已经结束。西双版纳美丽的山水,热情善良的村寨百姓,以及我在西双版纳工作生活过的日日夜夜,都将会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鞭策和推动我,成为我人生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再见,美丽的西双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