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秦来来,从小对和我一样叠名的人,特别关注。记得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在《少年文艺》上看到,刊登了一个叫张抗抗的杭州小朋友写的文章,我也莫名地激动了一阵子。因为格个是我第一趟看到一个“叠名”的小朋友的名字,还特地去买了这一期的《少年文艺》。后来想想蛮好笑,人家叫张抗抗,你叫秦来来,浑身勿搭界。
后来人大了、工作了,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的人多了,遇到“叠名”的人也多了。像拍电影的,一个叫范冰冰、一个叫李冰冰,我就想了,幸亏得她们唔没姓冷,要勿然,好白相煞了。唔没想到,上海昆剧团有个青年演员,偏偏就叫冷冰冰。我又搭伊瞎担心,伊轧朋友的辰光,真的“冷冰冰”的闲话,男朋友吃得消?当然“叠名”取得好的也有的,同样昆剧团的谷好好,连老两个好,果然是“艺术精进、仕途长进”,现在当上了副团长了。也许昆剧团就是出“冷门”的地方,还有一个小朋友叫汤泼泼,我想,假使叫伊演“泼旦”行当,倒是名副其实。不过,开饭店是绝对勿来事的。
再后来认得了程多多,我也是莫名地激动了,因为阿拉两个全是年过花甲的老头子,但名字就像小囡名字。
我又要瞎想,程十发先生给儿子起名多多,一定是养出来的辰光,希望伊健康多多;后来读书了,希望伊聪明多多;长大了唔没想到去海丰农场种田,希望伊平安多多;“文革”结束后,多多率先跨出国门,赴美求学,发老自然希望伊学业有成、成果多多……
我与多多兄接触至今,倒也发觉了伊的“三多”。
著作多。多多兄除了各种画作,还与十发先生合作绘制连环画,有《伤逝》《大人国》等。父子俩还为翁敏华教授的《昆曲雅酌》合作插画。在《人逢今世缘——国画大师画昆曲》一书中,父子联手,与陈佩秋、贺友直、刘旦宅、戴敦邦一起,栩栩如生地画出了昆曲的精髓。
多多兄还乐意为他人新作插画,徐城北先生的两本新作《京剧下午茶》《这里是老北京》,都由多多兄挥毫。
朋友多。与发老一样,多多兄酷爱昆曲,又吹得一口好笛子,每每有昆曲演员上门、或是曲友光临,多多兄总会吹笛拍曲,尽心一番。他的朋友绝不仅限于圈内,大凡医生、演员、公安、企业,三教九流,都有他的朋友。
噱头多。熟悉发老的人都知道,他不仅是一位国画大师,也是一位幽默大师。或许多多兄传承了发老的基因,也是经常出噱头,让人忍俊不禁。有一次,朋友到他家去吃饭,在清炒草头的时候,忽然几位朋友竖起头颈、面露惊奇之情。等多多兄端进盆子,几位鼻头直冲草头而去,一面问伊:“炒草头要摆白酒的,侬摆了?”多多兄连忙回答:“那当我洋盘,当然摆过了。”“摆的啥个白酒?”“我屋里的杨梅酒。”“侬去拿出来。”多多以为他们勿相信,就跑到厨房间,拿酒拿进来。几位一看,鼻头一闻,“侬迪格是啥个酒浸杨梅?”“人家送的茅台酒。”多多兄话刚出口,几个朋友面孔转色,再一看勿得了,是一瓶珍藏了20多年的茅台酒,几个人恨勿得要请伊吃生活。原来多多兄不会喝酒,有朋友送酒来,伊要么转送,要么掼了厨房间。前两日因为有人吃坏肚皮,伊就拿出格瓶茅台酒,浸杨梅,帮人家治疗腹泻。20多年陈年茅台浸杨梅,大概也只有程多多做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