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法国是北约中叫嚣对叙动武最积极的成员国之一。如果法国真的决定武力介入叙利亚内战,其海军航母战斗群无疑将会成为军事行动的“急先锋”。因此,外界往往把该国海军总参谋长伯纳德·罗杰尔上将的活动视为法国下一步行动的风向标。
为了颜面,有心干涉
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和以色列越来越担心失去全国控制权的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可能铤而走险,在“特定时刻”动用化学武器。北约情报机构也通过西方媒体放风称:有迹象显示叙利亚政府军在12月11日前后曾动用飞毛腿导弹攻击西方支持的叙利亚自由军(FSA)阵地。与此同时,北约国家尤其是法国的动作也变得“强硬”,法国“戴高乐”号航母编队已在叙利亚至黎巴嫩附近的公海上游弋。
据俄罗斯《观点报》报道,法国正成为美国和土耳其“改变叙利亚命运”的得力助手,法国前任总统萨科齐在职期间,就竭力鼓吹旨在终结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捷径计划”,即由美国提供电子战和对地火力压制支援,以法国、英国乃至沙特阿拉伯的战机群对位于大马士革东北部卡西翁山上的叙利亚总统官邸进行“斩首作战”。据以色列德布卡情报网站称,从去年11月至今,已有法国军官在土耳其南部的哈塔耶省秘密建立指挥中心。设在黎巴嫩北部的黎波里镇(与利比亚首都同名)为FSA服务的情报后勤指挥中心也是由法国和美国主导的。消息人士透露,尽管法国面临巨大的财政危机,但出于“大国颜面”和早年曾“委任统治”过叙利亚等因素,爱丽舍宫希望在推翻巴沙尔政权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但也有人警告,叙利亚的防空能力比利比亚强大得多,尤其是购自俄罗斯的S-300、“山毛榉-M2”等防空系统有能力对任何来袭空中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法国乃至其他北约国家若要对叙开战,海空力量的损失和军费支出都有可能超过利比亚战事,北约国家是否能够承受值得怀疑。
因“钱荒”鼓吹“通用舰”
不过,作为法国海军的当家人,伯纳德·罗杰尔上将用“差强人意”来形容法国海军的现状,这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爱丽舍宫对叙动武的手脚。
在不久前接受美国《防务新闻》记者采访时,罗杰尔坦率地承认,2009年至2012年间,法国国防开支比上一个三年减少了50亿欧元,对舰队维护和舰艇更新造成直接影响。
罗杰尔表示,当前法国海军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平衡预算,而不是完成作战任务,这似乎向外界透露出法国海军将难以应对较大规模的冲突。尽管这位海军上将一再强调在2011年干涉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法军在很短时间内就将27艘战舰部署到位,“国防开支的缩减并未对法国舰队造成实质性影响”,但明眼人都清楚这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据美国《防务新闻》透露,过去10年中,法国海军已有15艘主力舰艇退役,同时又没有同等数量或同等吨位的新舰服役,其结果是舰队规模越来越小。在罗杰尔主政时代,法国海军开始提出发展“通用舰”(多功能舰)的概念,它们既可以在近海向陆地提供支援,又可以被用做直升机起降平台,还可以被当做医院船和运输船在人道主义行动中发挥作用。但稍微熟悉海军的人都清楚,越是“通用”的舰艇,往往越难适应战场上越来越“专业”的作战需求,正如一句广东俚语形容的———“周身刀,无张利”。更有意思的是,罗杰尔还指望与民事部门深度合作,一旦遇到海军舰艇出现“空当”,可以租用民船替补。看来,罗杰尔领导的法国海军只能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岁月里艰难前行。
在核潜艇上建功立业
罗杰尔,1976年进入土伦海军学院深造,后又在瑟堡的原子能学院获得培训,成为精通军用核动力系统的达人。1990-1992年,他先后担任过“卡萨布兰加”号和“宝石”号攻击核潜艇的“蓝队”和“红队”指挥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西方海军一般在具有长航时、远航程的核潜艇上组建换班性质的“蓝队”和“红队”,他们在职能和岗位上可以“一对一”相互替换,从而使潜艇可以连续执行作战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卡萨布兰加”号和“宝石”号均属世界上吨位最小的“红宝石”级核潜艇,由于在设计上太过冒进,以至于核反应堆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曾导致人员丧生,因此许多法国军官不愿意去这种潜艇工作,但罗杰尔在这种潜艇上工作时,这两艘潜艇的在航率和战备成绩都相当优异,多次获得嘉奖。
1994年,经过巴黎联合参谋学院锻炼的罗杰尔被派往“图尔维尔”号反潜驱逐舰工作。1996年,他又回到核潜艇部队,担任“无敌”号战略核潜艇的艇长,负责法国战略核力量的战斗值班。2004年9月,业绩突出的罗杰尔就任法国海军副参谋长,并当上希拉克总统的军事顾问。2011年,罗杰尔成为法国海军总参谋长。
也许正是由于曾在毛病百出的“红宝石”级核潜艇上服役的经历,罗杰尔成为海军总参谋长后,新型“梭鱼”级核潜艇(取代“红宝石”级潜艇)的建造工程被放在最优先位置,而且一造就是6艘,罗杰尔多次表示,这一数目“绝不打折扣”。 雷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