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起三级慈善组织网络
2006年5月,朱关林任白鹤镇五里村党支部书记。他在调研中发现,老年弱势者多、因病致贫户数多、因意外伤残缺劳力而贫困的人也不少。他先捐出5000元,并带动村内企业捐款,创立了五里村帮困服务社。
近年来,香花桥的新桥村、金星村等都建立了帮困互助社。今年华新镇慈善工作站创新了“慈善进村庄”的模式,即在2012年华新镇的捐款总额中,拨给镇里每个村45万元—60万元的使用额度,建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慈善工作室。现在,青浦区184个村都成立村级慈善工作室,形成了区分会、工作站、工作室的三级慈善组织网络,这在上海市的慈善工作中属首创。
全区村级义工6440名
青浦区慈善分会最近建立11支义工队,全区村级义工有6440人。他们通过参加慈善宣传、慈善筹募、关爱老人等义务服务和环境保护、治安巡逻等公益活动,使村里更多的困难群众能够在经济上得到救助,生活上得到照料。
对于那些因为遭遇灾难而贫病交加的人,有没有求助渠道?华新镇慈善工作站的探索实践,让“雪中送炭”变为常态。据介绍,以往每当村民遇到困难,都是村里临时发动组织捐款救助,现在镇里有了慈善工作站,村里有了慈善工作室,随时接受个人和企业捐款用于村民的“自助自救”,帮助困难村民排忧解难。为了建立村级慈善帮困工作体系,2011年华新镇决定在19个村推行村级慈善救助项目,将被动式救助转为主动式救助。用于援助的资金统一由华新镇慈善工作站管理,确保用到村里最困难的群众身上,使有重大变故的群众能享受到临时性救助,孤寡贫弱的群众能享受经常性救助。
通讯员 申慈 本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