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
傅高义1930年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是哈佛大学的资深教授,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73年以后,他接替费正清任哈佛大学中国问题中心主任,从事中国问题研究历时50年之久,被称为哈佛的“中国先生”。
为何要写这样一本书?傅高义表示最开始是想让美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当时还没想好做什么题目。后来一位专门研究东亚问题的记者朋友知道后,马上跟我说‘你应该写邓小平’。我思考了几周后,认为他的话是对的。在中国的改变中,邓小平是最重要的。而且单写中国的政治,大家未必感兴趣,但是讲一个重要的人的故事,会好很多。”
不过傅高义强调,他在书中“要谈的不只是一个人,还有中国的政治情况。”这也是为何此书对邓小平前65年的生活着墨不多的原因。“这并非一本传记,改革开放是最重要的。”
掌握资料
写《邓小平时代》,倾傅高义十年之心力。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他在70岁高龄时还坚持每天学习3个小时中文,如今已能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为了写好这本书,傅高义查阅了很多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档案资料。“我最初开始工作的时候还没有《邓小平年谱》,后来中国出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帮助,从1975年一直到他去世的这段时间,邓小平哪一天做什么,重要的内容是什么,都有翔实的记述。”
在研究的同时,傅高义还做了大量的访谈,这其中有邓小平的家属、中外学者、老百姓,也有许多和邓小平接触过的外国人。“比如李光耀、基辛格、香港前总督,我和他们都交流过。所以我想我掌握的资料是比较广泛的,普通学者不一定能看到,这是我做研究的优势所在。”傅高义还透露,上世纪80年代他还在广东待了七八个月,“跟很多县的经委主任详细聊过发展情况,当时中国的试点改革,我有第一手资料。”
高度评价
《邓小平时代》最初虽是写给美国人的,但此书在进入中国读者的阅读视野时,拥有了另一种价值,中国人也可以通过它了解中国当代历程。傅高义表示:“希望中国读者能从书中看到,虽然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不够,但很多美国学者在很认真很努力地希望了解中国。”傅高义还希望读者能体会到他书中的一些观点:“我认为邓小平的确是伟大的领导人,整个20世纪对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就是邓小平,而且他的一些想法仍然适合现在的需要。”
傅高义认为,邓小平留下的思想遗产中,最基本的就是要继续大胆地搞改革开放,“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讲话发表21周年,他如果现在还活着,肯定还会继续支持改革开放。”
驻京见习记者 陶禹舟(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