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创造生命奇迹
黄舸在博客里写道:奇迹本就是人创造出来的,只是很多人认为困难很可怕,把自己想得太过软弱,自己想创造出奇迹是不可能的,只有航天员、运动员才有这个能耐。我用事实在告诉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是他们用爱心给了我一个精神支柱,一个创造奇迹的可能。再告诉那些和我有着相同遭遇,被病魔侵蚀、向命运低头的人,这世上不存在着可能与不可能,只有你想做或不想做,只要心中充满希望,什么事情都会发生的。当然,我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懂得这些,很多人都会说我很坚强,但我觉得,没有谁从一出生就是勇敢的,就是坚强无畏的,也是经过了生活的磨难和现实的残酷,才有内心的感悟,觉得人有时候必须得坚强一点,你一时的软弱就有可能变成一个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非典”时期,黄舸向父亲提出,想去北京看升国旗,顺道去感谢那些曾给自己捐款的好心人。父亲立即支持,开着一辆三轮车,带着黄舸上路。这是“感恩之旅”的开端。一个个曾经捐助过黄舸的人,在见到黄舸和黄小勇出现在自己家门口的时候,都无一例外地惊呆了,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感动。就在那一刻,父子俩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那一句“谢谢”虽然微不足道,但能让给予帮助的人感到欣慰,他们也会更有信心和勇气,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黄舸曾说:“坐着父亲开的三轮车,到好心人的家门口亲自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下去。一路上,父子俩经历了颠簸、汗水和痛苦。也曾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生活的压力、儿子的病情、旅途的劳苦,也使黄小勇几度欲放弃,可黄舸的积极和豁达,又给了父亲力量。他鼓励父亲:“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会失败。”“时间就像是沙漏,不管你是倒过来还是翻过去,该溜走的就是会溜走。我们不能使生命延长,但可以使生命拓宽。”就这样,这个少年,用一颗感恩的心,创造生命奇迹,一年又一年,他不断突破医生给他判定的生命期限。
朱波为这对父子深深感动,面对一个身患绝症的孩子,父亲承受的痛苦和压力可想而知,却还细心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进行“感恩之旅”。而黄舸这么小的孩子,除了坚强,还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多么难得!联想起新闻里一些健全的健康的年轻人,因为一些小小挫折——考试不理想、工作有压力等等,就选择放弃生命,早已预知自己生命期限的孩子,却努力活着,并想出一个“感恩之旅”的办法来,把他的这份坚强和乐观带给身边的很多人,朱波认为,应该把黄舸的故事推广开来,给更多青少年励志。
当节目组联络上黄舸父子时,朴实的父亲深感意外,他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带孩子带出个感动中国的奖杯,在中国只怕是没有的。
颁奖典礼上,当黄小勇推着黄舸出现在舞台上时,台下许多观众落泪了。敬一丹和白岩松两位主持人主动走过去,托起了黄舸身下的轮椅。他们将黄舸抬起来,越过为了舞台造型而设计的楼梯,让黄舸来到舞台正中央,聚光灯的下面。和朱波一样,敬一丹对这个孩子充满了怜惜,但又被黄舸的事迹感动着。她说,感恩往往是和一个人内心的爱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这个人不爱惜生命和生活,那么他一定不会懂得感恩。感恩是向他人表达感激之情,但实际上也是向自己表达一种情怀。黄舸敲开那些好心人的家门时,其实也在向这个世界打开自己的一扇心门,通过感恩获得内心的勇气,继续走下去。
2009年11月6日,黄舸去了那个没有病痛的天堂。11月7日,黄舸一只眼角膜被成功移植给左眼失明11年的湖南常德临澧人黄晶晶。11月9日,患有先天性角膜皮样瘤、等待角膜移植10年之久的北川孩子唐城,成为第二位接受黄舸捐赠的幸运儿,他在成都成功地进行了手术移植。黄小勇回忆,汶川地震后不久,黄舸觉得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便让父亲帮忙联系了当地的眼库,签下了角膜捐献同意书。当时,黄舸就特别提到了要把其中的一只眼角膜捐赠给四川灾区的同龄人。直到离开前的最后一刻,儿子还在念叨着一定要把眼角膜捐赠出去,留给社会上有需要的人,代替他继续看着这个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