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2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一个大院公文快递是浪费
胡印斌
  胡印斌

  日前在江苏南通市行政中心大院工作的董女士在签收一份特快专递时发现,这件装着一份普通会议通知的快递,竟是同在一个大院里办公的另一部门花费20元寄来的。收发室工作人员则表示,“别说前后楼了,有时同一栋楼,楼上楼下还寄信呢。”

  前后楼的一箭之地,也要花费20元寄个快递,这样的做法实在夸张,让许多“围观”公众的眼镜碎了一地。这点路都不愿跑,这些公务人员是不是太能偷懒了?

  快件递送单位的办事人员说,邮件量过大,所以统一发特快。这样的解释根本站不住脚,不过是为其偷懒行为辩护的托辞罢了。请问,一份普通的会议通知,能有多大的量?这些事情本来就是日常行政工作的一部分,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更何况,这些通知也不需要办事人员一一送达,只要统一送到大院收发那里,即可分送下去。

  事实上,这样无谓的公文旅行,推高行政成本、造成不必要的经费浪费,还产生了另外一种潜在的浪费,即由行政效率的拖拉造成的各种浪费。

  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就是处理公共事务,即所谓“办公”,因此,很多事情都需要接地气、察民情,并及时、公开回应民意诉求。如果公务人员总是习惯于收收发发公文,或者以为这样的公文往来就是工作的核心内容,则未免虚浮,甚至有沦为文牍主义、形式主义的倾向。

  部门之间的公文往来并非不需要,但过于频密的公文旅行,甚至文山会海,则并无必要,完全可以大刀阔斧地予以削减。事实上,简化行政程序,缩减不必要的公文,改变内部交易成本过高的情形,这也是时下政府行政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即便是确实“有用”的公文,如果不是机密文件,总是这样在一个封闭的线路中兜圈子,也会影响甚至伤及行政效率与信息公开。必须指出的是,部门之间习惯性的点对点快递行为背后,折射出来的还是传统的封闭式的行政思维,本质上是排斥公众知情权,并不足取。

  其实,这些年来很多政府部门都花费巨资搭建了网上公务平台,这样的政务平台不能沦为摆设,而是应该利用起来。很多公文递送的工作,完全可以转移到网上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践行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提高行政效率,让公众可以更多、更快地了解政府的作为,并形成良性互动;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节约行政成本,降低经费浪费。

  若想真正杜绝“大院快递”的雷人表现,根本上还是要用制度来约束权力。既要在操作层面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也要在执政理念上贴近民众,提高效率。

  (相关报道见A13·早间点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2013春运直通车特别报道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专版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7版:市场之窗
   第B18版:市场之窗·评比
   第B19版:市场之窗·评比
   第B20版:职场方圆
同一个大院公文快递是浪费
“年夜饭”吃还是不吃?
愿“捡钱”事件成为培育互助文化契机
复古
龙年鼠戏
我们向王洛宾们学习什么?
新民晚报评论A03同一个大院公文快递是浪费 2013-02-06 2 2013年02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