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在江苏老家学过一点医术,现在上海一个工地打工。2012年6月起,他从广东等地购买金银花、连翘、地黄等中药材和空心胶囊等工具,将药材研磨成粉末后灌入胶囊,业余时间利用自己的“特长”给来沪人员看病,出售自制药品。因为王某收费不高,病人服药后有点效果,且王某在墙上悬挂了几面自己制作的锦旗造势,得到不少病人信赖,还有人相互介绍慕名而来。
在庭审中,王某承认,他在三林租了一间20余平方米的小房间,看病、制药、生活起居都在其中,卫生状况无法保证,且药品均为手工制作,剂量无法确认,他自己也不知道制成的中药胶囊有几克重。在给病人服用前更未进行临床试验。但他和辩护人同时辩称,王某持有发明专利证书,其中药配方可治疗乙肝、肝硬化、肝癌及肝腹水,且中医与西医机理不同,王某应当可以按照病情,在专利配方基础上加减药材。
对此,公诉人指出,王某持有的专利仅针对药品配方的新颖性,并不是他可以生产、销售药品的合法依据。王某私自生产、销售假药,情节严重,应当以生产、销售假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建议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浦东新场镇,警方另抓获一名非法行医的私人诊所医生。
案发当天,新场镇一家由中年女子王某开设的私人诊所里,走进一名在附近工地打工的年轻人,他说自己有点胸口闷,吃过感冒药但没好转。王某尽管毫无医疗知识,只是从照顾患病父亲的经历中积累了一些所谓的经验,却和丈夫陶某开了几年的私人诊所,陶某因无证行医被处罚后,王某便成为诊所主力。王某按照老经验,给男子注射从他人手中收购来的头孢拉定,仅几秒钟后,男子就出现过敏反应,王某随即拔掉注射器,给他注射其他药物,仍未缓解情况,当120接报赶来时,男子已经倒地死亡。
本报记者 孙云 特约通讯员 蔡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