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服务
沈洪明在闵行区有一家自己的按摩店,从店里到九亭镇要换乘三辆公交车。全盲的他,看不见车牌,经常错过迎面驶来的车辆,所以,路上花的时间要比普通人多一倍,但这并不妨碍沈洪明每周两次前去做义务按摩。因为他的定期到来很受残疾人欢迎,中心专门挂牌开设了一间按摩室。
“哪里不舒服?”“这里感觉怎么样?”隔着按摩布,沈洪明每次都会一边按捏,一边向病人询问情况,然后调整治疗方案,循序渐进按摩45分钟。凭借20年的按摩经验和娴熟技法,沈洪明的一双巧手让许多慢性病患者有所好转。不少中风瘫痪病人从最初手脚不能动弹,恢复到可以生活自理,不断有新的病人慕名而来。
苦学按摩
43岁的沈洪明如今已小有名气,但20年前学手艺时,他还曾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给父母留下一封盲文绝笔信。
沈洪明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经济拮据,他在盲童学校没念完书就辍学打工。一次偶然机会,沈洪明接触到盲人按摩,很快下决心一边工作一边参加培训,并立志要做个优秀的按摩师。
临近职业资格考试时,他在给父母留下一封信后,独自离开了家。信中写道:“这次考试是我一生的转折点,如果考出来,我会好好干一番事业;如果失败了,那就不在这世界上活下去了……”之后,他把自己封闭起来苦练基本功,手掌因此患上了腱鞘炎,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住,至今拇指还有些弯曲。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终于如愿以偿。
呵护员工
沈洪明的小店不足130平方米,但他多次拒绝了高薪聘请,为的是小店里还有9个与他同甘共苦的兄弟们。
小店创办于1999年,沈洪明给自己定的规矩是:“只招盲人员工,让那些曾像我一样遭遇就业困难的盲人,有一份谋生技能。”虽然创业道路十分艰辛,最初的一年半时间里都在亏损,他和妻子只能合吃一份盒饭,但员工的工资一分钱没少付过。直到现在,他们夫妻俩仍然只拿一份收入,每月不足5000元。
不管生意好坏,店里的管理都是一本透明账,每个员工都清楚当月营业额、收支、工资发放等财务情况。将心比心,他们也与沈洪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十几年来,除非有特殊原因,很少有人离职。
热心公益
在不少人眼里,沈洪明的举动带着“傻气”,不过,妻子金玉萍正是看中了他这一点,所以十分支持沈洪明发光发热。
如今,店里生意越来越忙,沈洪明反而腾出更多时间做公益。除了在九亭为残疾人服务,多年来,他还一直帮社区居民免费推拿,并为行动不便的人士上门服务,还经常组织店内员工提供公益服务。他说,希望未来再开一两家按摩店,“我赚不赚钱无所谓,关键是,能带动更多盲人就业。”
通讯员 贾佳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