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期看,要解决多年积累的大量的经济问题,单独从经济角度考虑,已经很难。必须从社会、经济、政治三个方面统筹考虑,作长期安排。我个人意见,当前治国主要应抓三件事:严惩腐败,让百姓拥护,巩固执政基础;把已做大的GDP蛋糕向穷人倾斜切一块,在稳定民心的同时提高消费;只争朝夕抓改革,只有加快改革,才是解决各种长期问题的唯一出路。
城镇化战略实质是加快改革
实现城镇化战略,一是要解决亿万农民工进城后的住房、小孩上学、医疗、养老等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二是要解决农民工进城后城市扩建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三是需要对中心城市的聚集与辐射效应、大中小城市的空间布局,有个事先的科学规划。
要完成这三项历史性任务,就要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财政、金融、土地、要素价格、政府行政管理等制度。这些必须的改革任务,可以说中国目前几乎没有现存可继续完全沿用而无需改善的制度与政策,而是需要在方方面面领域进行改革。因此,当前推进城镇化战略的实质是加快改革。
城镇化规划不同于国民经济规划,应多一些明确的数量指标,少一些定性的无约束的“原则话”。同时不能采取计划经济的方法,投资什么?投资多少?资金如何筹集?原则上都应交给市场。
中国经济改革的内在逻辑
在中国当前经济与社会矛盾、风险凸显期,靠零敲碎打的改革已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要有“顶层设计”,必须要有彻底解决问题的“明确预期”。
下一轮全面经济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要素价格“两大核心”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以“土地征地制度、社会保障、财税体制和‘国退民进’改革”四大重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相比于初期展开的“两大核心”改革,“四大重点”的突破,是这轮经济改革中更为艰巨的历史任务,将牵动和涉及方方面面利益的调整,情况相当复杂,也是最难解决的。因此,更需要决策者早早运筹帷幄、统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