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央行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此举在市场预期之中,但推出时点仍有些出乎意料,消息一出,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立坚认为,这意味着我国新一轮金融改革序幕已经拉开,充分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强化市场、放松管制的经济政策特点。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高路易表示,这是中国金融和货币改革的重要一步,因为它表明推进更为关键的后续措施的可能性更大。这些后续措施包括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在货币政策上主要依赖利率而不是量化手段。
金融改革是今年以及未来数年的重点,为此,国务院7月初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引导、推动重点领域与行业转型和调整等10条指导意见,因此被称为金融“国十条”,是中国金融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金融“国十条”的第一条中,就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提高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金融“国十条”推出不久就进行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凸显新一届政府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决心。北京大学教授黄益平认为,此前有人预言中国经济面临下滑风险,期盼政府重回刺激政策的老路。央行取消贷款利率管制,其实就是新一届政府坚定不移推动改革的一个重要证明。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按照央行决定,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等,打开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
分析人士认为,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金融机构可能为争抢优质客户而下降贷款利率,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功能,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在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原则下,过去中小银行不愿意做的小客户,如果收益足够覆盖风险,现在反倒回过头来愿意做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贷款利率放开,有助于遏制灰色地带的“影子银行”,让一部分在“灰色地带”游走的客户纳入正规的银行服务范畴。
审慎推进利率市场化
不过,这次利率改革仅限于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并没有涉及,而存款利率在我国社会融资成本和金融产品定价中的基础作用,说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仍遵循了先易后难,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相对谨慎和保守的改革原则。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李慧勇表示,由于存款利率仍被管制,要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仍然任重道远。从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看,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最为关键、风险最大的阶段,需要根据各项基础条件的成熟程度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至少需要以下三个条件:1.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2. 实现金融机构退出制度;3. 改变目前的刚性兑付,实现真正的风险自担。
由于这些条件还不成熟,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未来政府将本着循序渐进、审慎推进的原则,继续稳步迈出市场化改革步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持续释放新的不竭红利。
本报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