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创意?绘画作品打印成贴纸,做成刻录盘的封套;一条校裤,“变身”为时尚拎包再搭配“三道杠”袖标时;一双绒线袜,被改造成憨态可掬的娃娃;一双白球鞋,表面多了一些手绘图案;一个搪瓷杯,印上酷酷的口号“多喝开水,增强体质”……
想亲眼看看这些精彩的创意吗?“赶集”去。手工饰品、定制礼服、创意箱包、雕塑铁艺……每逢周末,白领喜欢到一些颇具特色的街区、园区,赶一场创意市集,总能淘到充满设计感的创意作品。在上海,创意市集正成为一种新风尚,融入城市,而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奇思妙想放到这个市集中展示。
街角舞台
有手工制品、风味美食、艺术设计
起初,创意市集的参与门槛低,创意爱好者们平时在网络中交流,相约某天在某个地区集合,摆摊出售限量制作的各种小东西,这就是创意市集的雏型。市集上的商品大都是不量产的新鲜物,如袜子做的布娃娃、手绘鞋、彩绘T恤、个性钱包、手绘桌上摆件、布艺玩偶等。有的东西是非卖品,仅做交换用。有的参与者把自己绘成的漫画与人分享,在现场绘制好玩的另类明信片,有的将自己旅游回来的照片配文集结成册邀请大家翻阅,讲述他们旅行的感受。集市上让人感触的不仅是创意,还有人们的热情、理想、追求和生活态度。这更像是一个平民艺术舞台,作品的形式各种各样,受众面更广。
在上海,创意市集正成为一种城市文化慢慢延伸开来。在陕西南路550弄的小弄堂里,“嘉善老市”大约每两个礼拜的周末就会举办一次市集,各式各样的商品都出现在摊位中,例如项链、精油、时装等自制小商品,也有巧克力、咖啡、果汁、香槟等进口食物,甚至香肠、牛排等也在现场烧烤叫卖。周边居民将“嘉善市集”视作周末休闲娱乐的一场聚会,可以带着孩子或是牵上爱犬到集市中溜达一圈,试吃品尝来自各国的风味美食,享受彼此给予的热情与欢乐。
在黄浦江畔的老码头,至今已举办了四届的DAFF上海设计、艺术与时尚主题的创意市集,来自世界各地80多个品牌和艺术家作品展出,通常在夏秋两季的周末举行。不少参观者在微博上写下心情感言,“感觉有种瞬间穿越到国外的异国风情”“全上海的外国人似乎都来了”……前来摆摊的设计师们售卖所得,立马“贡献”给一旁的德国啤酒、巴西烤肉。直到深夜,还有不少人慕名前来。
地摊商机
有人因此建立个性品牌,拥有自己商店
创意市集不但已成为最为草根、新锐的街头时尚的发源地,也是众多才华横溢的原创艺术家与设计师的事业起点。在市集蛰居多年而终于获得肯定,闯出一片天空的例子不少:有人因此拥有了自己的商店,或是产品进入百货专柜。一些有天分的人在集市中被发掘出来,建立起自己的个性品牌。
2013年上海秋冬时装周上,模特穿上了充满手工感的鞋子,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些鞋子的设计者是独立设计师Kim。他创建的独立品牌,被列入东京、巴黎的川久保玲买手店内。Kim并非科班出身,短时间内却战绩惊人。
他的作品最早就是拿到创意市集售卖的。2006年,他设计了自己的处女作——一双手工球鞋,并用藤编篮子和抽绳麻布袋做了个新奇鞋盒。鞋子定价900元,他头一回在市集摆摊,只卖出一双鞋子。尽管买的人不多,但他却获得了口碑和一群懂设计的朋友。“年轻设计师需要一个出口,当时完全不懂市场的人需要一个全新的形式了解,那就是创意市集。”
“猴太后”是创意市集第一批参与者。她在市集售卖的第一件作品,是用锯子切割三夹板制成的小鳄鱼配饰,在表面绘上丙烯颜料,当时的售价不过35元,销路好然而付出的工作量很大。她随后考虑之后的产品用快速成型的亚克力来制作,随着市集的火热,她的产品销量大增,品牌方、画廊等通过市集邀请她合作。
参加创意市集多次的“流云”说,每一个原创的品牌最初成型的时候,可能还没有明白它产品的风格和构架,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市集、市场销售的检验之后,就会明白自己要走哪条路。“参加市集,我们可以和其他优秀的设计师交流经验,与顾客探讨他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