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乃江南锦绣之地,又是晚明篆刻之渊薮,印人荟萃,英髦迭出。其中梁千秋与韩约素是一对难得的香闺印侣,韩约素也是被大文士兼印学家周亮工《印人传》记载的明代唯一一位女性篆刻家,他们共同演绎了一段红袖添香、风雅隽永的印坛佳话。
梁千秋(?-l644),名袠。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久寓南京。韩约素,号钿阁,为梁氏侍姬。稚龄时已能擘阮度曲,通晓古琴音律。
梁千秋是何震的嫡传弟子,临摹乃师之作,如灯取影,神形俱佳。万历进士祝世禄与何震相熟稔,所用印章皆出其手,自信能辨别何震印章之真赝,屡试不爽。然而当画家吴彬将梁千秋的印作掺杂其中,祝氏竟不能分辨,叹曰:“主臣(何震)之精神风范,咸在兹矣”、“有梁生,何生不死矣!”何震旧交俞安期对梁千秋的作品也大为赞赏,称:“若千秋摹之之工,不爽毫发,自非化工神巧,何以臻此。”足见梁千秋印艺的高超。
刻制石章需要一定的腕力与臂力,娉婷纤弱的女子一般较难胜任,而韩约素以其出色的篆刻才艺在男性雄踞的印坛中占有一席之地,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格外引人注目。韩约素治印技法与篆学知识均由梁千秋传授,她那“自怜弱腕,喜镌佳冻”的自况令人顿生怜爱之心。试想玉闺之中,鸾凤和鸣,纤指巧手,刀落石开,是何等的静逸闲适,诗意迭显。遇到携顽石、大印而来的不知趣求印者,韩约素则以“百八珠尚嫌压腕,儿家讵胜此耶?”“欲侬凿山骨耶?”婉拒,少妇灵心慧齿的形象跃然在目,“凿山骨”一语也因之广为流传后世,被历代众多篆刻家取以入印。好印的周亮工曾通过梁千秋之弟,也是著名印人的梁年向韩约素求得三方印章,摩挲佳石,但觉“粉影脂香,犹缭绕小篆间,颇珍秘之”。
韩约素虽欠马湘兰、柳如是那样的知名度,但相似的身世背景与生活环境,秀雅工稳的篆刻风貌,不轻易为人奏刀的率意性格,以及柔情细腻的才女身份使士大夫趋之若鹜,以至于“得约素章者,往往重于千秋”。清代吴骞在《论印绝句》中称赞她说:“梁家小妇最知音,方寸虫鱼竭巧心。”道出了历代文士印人希望拥有而不可遇的这样一位冰雪聪明红粉知己的渴慕之情。
周亮工曾为梁千秋、梁年兄弟与韩约素一门三人立传,炳耀印史,颇为难得,更有趣的是周氏在书中扬韩抑梁,说:“千秋得名后留心声妓,一意自恣,得图章辄恅愺(迫促马虎)应之,或倩之大年(梁年),而大年又不肯代斵。”此周亮工求梁氏刻石未能,心有怨隙之故吧。历史的真相是梁千秋篆刻功力深厚,不让乃师,自刻印辑有《印隽》四卷传世。摹刻何震已到了乱真的地步,创作又不为师门所囿,酣畅绚烂,布局多方,印文也无语不入。刻朱文印笔画更善用穿插手法,对清代皖派领袖邓石如乃至吴昌硕都有着内在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