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进也,群臣进言于皇帝之意;折,叠也,书所言于纸上而叠之,故称为奏折。奏折的种类很多,内容也很广泛。有地方官员用奏折向皇帝请安问候的“安折”、皇帝恩赏了珍宝御书等大臣向皇上谢恩的“恩折”、有喜庆之事或年节表示庆贺的“贺折”、朝廷重臣临终时留下遗言由人代呈的“遗折”等。而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是涉及军情、民生、钱粮、收成等等事务的“奏事折”。
奏折用纸多用榜纸、本纸和毛边纸,统称素纸,均为竹纸。当时宣纸名贵,臣僚平常缮写呈奏用不起,也没有那么多的宣纸可供。奏折长约22厘米,宽约10厘米,每折12行,半页6行,每行20字。折面居中书一“奏”字。乾隆以后,奏折格式有严格要求,具折人须派专差或通过驿递,直接送达宫门呈进,由皇帝亲自拆阅并用朱笔批示。
在奏折的收藏中,内容无疑是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内容的奏安折,有朱批的价格一般就在2万元左右,而如果是内容比较特殊的,则价格就会非常贵。在2006年的中国嘉德春拍中,有一件乾隆年“勘夷使进藏”奏折,由大学士鄂尔泰等上奏,内容关于勘查一条鲜为人知的由新疆经甘肃、青海进入西藏的驿站邮路。奏折后有乾隆皇帝御笔朱批“依议速行”,成交价达到了90200元。肖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