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嘉宾 王海斌 上海市徐汇区房屋维修应急中心主任
谈到一座城市的宜居,能看到的蓝天白云固然少不了,然而,对于每个居民来说,小环境的舒适也必不可少。我常把房屋维修行业比作给房子看病的医生,只有居住的大小环境都舒适了,才能真正当得起“宜居”两个字。我们很荣幸,希望能为“宜居梦”添上一块坚实的砖。
作为和市民夏令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房屋维修关系千家万户。昨天,来自上海市徐汇区房屋维修应急中心的王海斌作为嘉宾来到热线值班,说起夏日里给房子“看病”的故事。
晚上10时是报修高峰
记者:你们行业与天气有关联?
王海斌:房屋维修行业和天气有一定的关系,比如每年的三、四、五月份报修量相对较少,六月份至九月份相对较多一些。当然,和送水送货、空调维修等行业相比,夏季的房屋报修量没有出现“井喷”。
记者:夏季忙,那淡季干什么呢?
王海斌:房屋维修的淡季,主要以养护为主。古人的话有道理,叫做“未雨绸缪”。我们近几年引进些好的设施,对企事业单位排水系统进行清淤。夏季来之前,进行防汛防台演练,保证反应速度。
记者:今年入夏以来的情况怎么样?
王海斌:截至目前,总体报修量和往年同期相比,比较平稳。
记者:如果细化到每一天,是不是也有报修高峰?
王海斌:有的。比如像近段时间,天气比较热,晚上10点是个报修高峰。因为不少市民考虑到电价优惠,会选择在那个时候开启空调,很容易断电跳闸。
险情报修半小时到场
记者:你们接到报修电话后,反应速度怎么样?
王海斌:现在全市物业服务热线962121有统一受理平台。作为我所在的单位要求,险情报修项目,像楼梯断裂、房子倾斜等,我们要求半小时之内到场。急修项目,比如断水、断电,有关人员在两小时之内要到场。我们还尝试APP网络派单,实现无纸化操作,加快报修后的反应速度。
记者:如何保证在承诺的时间内到现场?
王海斌:以徐汇区有约54平方公里,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地理位置,在区内设置东、西、南、北四个分部,维修人员能够就近出击,保证最快速度,让市民受到的影响越少越好。
记者:夏令时节,老人和孩子长时间呆在房子里,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情况?
王海斌:我们有个特色服务,就是针对独居高龄老人,通过和街道联手,排摸老人情况,对老人住处的各种电器安全使用情况进行查验,细化到电线老化状况和每个插座,出具“体检报告”,为的是防患于未然,消除隐患。
应付各种老房“毛病”
记者:你常把房屋维修行业比喻成房子的“医生”,这是为什么?
王海斌:我觉得,房屋维修行业的工作和医生有很多类似之处。比如说,两个行业都是找毛病、看毛病。有同事开玩笑说,医生用的胃镜就像我们的房屋内窥镜,听诊器就像听漏仪,手术刀就像高性能冲击钻。所以,许多市民把我们形容成“24×365”、“5+2白加黑”的工作,因为居民住房随时随地都可能有情况。
记者:上海的房子类型非常多,有花园洋房,有石库门,有老公房,还有高层建筑,你们怎么来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王海斌:房屋维修行业需凭经验,这点又和医生类似。我们依托劳模工作室,组成核心团队,起到传、帮、带作用,引进具有水电工初、中、高等级的师傅,大家在一起交流,分析案例,共同提高。我们还会把案例汇编成册,提高工作的效率。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