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办更多公益暑托班,瓶颈到底在哪里?有没有好的解决之道?
一天只需付13元
每天早上7时15分,三年级男孩骆家祺背着小书包和妈妈一起走进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开始他一天的暑托生活,而妈妈则赶着去上班。中午他将在这个公益暑托班里吃饭、午睡。如果爸妈下班早,下午4时30分会准时来接他。如果晚的话,暑托班老师会一直陪着他,直到家长来。
和骆家祺一样,选择今年在这里过暑假的还有26个小朋友。他们大多居住在中山街道辖区内,小的孩子只有6岁,最大的11岁。
“很多家长反映,暑假孩子没人管,带着孩子去公司上班总不好,让孩子独自在家又实在不放心。”中山街道民政科负责人说,考虑到家长的难处,去年暑假街道利用松江大学城的人才资源优势,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推出公益暑托班。
首期公益暑托班于去年8月开班,暑托班利用的是服务中心的教室,用餐则由为社区老人助餐服务的食堂供应,午休安排在为日托老人准备的休息室里。暑托班采取“8+5”的收费模式,即家长只需承担每天8元的伙食费和5元的管理费(管理费用于购买学生的手工材料),由街道提供场地,并出资水电煤等费用。
暑托班负责人陈琼说:“公益暑托班十分廉价但内容不打折,安全有保障。第一个暑假过后,家长和学生反响都不错。今年,暑托班的学生人数达到27人,还有近20个小朋友没报上名呢。”
上课内容推崇趣味
日前,记者来到暑托班时,刚好赶上了一堂劳动课,内容是学剥毛豆。8岁男孩郭朝阳拿着毛豆跟老师学得有模有样。剥了几个后,小朝阳的手法变快了。小家伙说:“这是我第一次剥毛豆,回去告诉妈妈我学会剥毛豆了,她肯定会很高兴的。”
每天放学前,老师会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张课程卡,让他们写上自己希望第二天上的课程内容。“除了普通的语数外等文化课辅导,还安排了一些兴趣类课程。比如今天的剥毛豆劳动课,就是希望孩子隔天在吃毛豆炒蛋时能体会到劳动的付出。”陈琼说,7月下旬还安排了参观飞机制造厂、巧克力工厂和解放军连队,让孩子打开视野,增长见识。
带着爱心当好“保姆”
中山街道今年的暑托班有个新做法,就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与专业义工组织合作。陈琼说:“百姓义工社负责招募和培训大学生志愿者。”
大一学生沈琰今年已经是第二个暑假来当义工老师了。她说:“每天我们都会带着十二分的精神,照顾着孩子们的生活和安全。”
由于志愿者采取轮岗制度,为了保证充足的人力供应,百姓义工社仍在招聘新成员,志愿者培训工作也一直在持续进行。百姓义工社负责人吴晖说:“我们偏向招聘有教育专业背景或经验的志愿者,并且人还要性格外向些,更要有爱心。”
本报记者 王蔚 通讯员 丁艺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