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都能吃上“大餐”
按夏令营的计划,68个从没接受过专业音乐剧训练,有的甚至从没过上过舞台的孩子,将在半个月的集中培训以后,拿出一台历时一小时、全英文的音乐剧《狮子王》。参演的孩子最大的初中二年级,最小的还在幼儿园中班,且不说他们会不会演戏,就说那60页厚厚一沓剧本密密麻麻的英文台词,也足以让挑战难度大增。但是,音乐剧夏令营的孩子们却做到了。排练计划刚刚过半,可小演员们已经能各司其职,把整台戏从头到尾粗略地演了一遍。
当然,高质量的夏令营必须有高水准的老师,夏令营请来了最顶尖和专业的导师——美国儿童音乐剧中心的专家Janie和她的团队,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的师生也跑来当志愿者助阵。68个孩子由包括4位外教在内的14位老师带领,每天早晨从热身的游戏开始到傍晚的回顾总结,其间大量地学习唱歌、舞蹈和音乐剧舞台表演,同时也包含了体能训练、英语口语强化训练、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等等。最令家长们感动的是,老师们言传身教地让所有孩子明白:做一个品德高尚、修养良好的人,比演戏更重要!上海实验学校东校三年级学生张瀚元的妈妈对记者说:“孩子们每天都在这里接受艺术熏陶,也在吃‘精神大餐’,我看着女儿一天比一天开心,一天比一天自信!”而张翰元在剧中饰演的是“猴子”——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她却很认真地告诉记者,现在学会了用眼神去和别人交流啦。
每个小细节都有意味
参加夏令营的孩子来自本市各个区,其中一半以上是“上海心音儿童合唱团”成员,而大胆并成功引进音乐剧夏令营的,正是这个合唱团的创始人李莉莉。和上海大多数儿童合唱团相比,“心音”初建时的招生理念很特别:首先看重孩子是否热爱唱歌,只要没有严重的五音不全就能参加。一旦成了“心音”的一员,就必须遵循“用心唱歌”和“既学艺也学做人”的理念。心音的老师中有留学回国的专业人才,也有来自本市最好的音乐教育学院,但李莉莉强调老师在“传授艺术技能的同时也要做孩子们的品德榜样,且必须从平常的每一个细节做起”。成立5年来,“心音”坚持这一理念,并在此次音乐剧夏令营延续……
老师们在排练时领舞、教唱,可一转身,又会陪着孩子一起上厕所,只是为了从旁静静地观察,他是不是冲干净了马桶,洗完手会不会留意擦干水池边的水渍;中午去食堂吃饭,会提醒孩子们切忌大声喧哗,想拿纸巾擦嘴,记得先征得食堂工作人员的同意;别人在演出时,该怎么做才是对他们的尊重——甚至细致到每个孩子的书包该如何摆放,喝水时别让水滴落在排练厅地板上……
有经验的美国外教,会将戏剧的表演、音乐节奏的训练巧妙地揉进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中,也会“寓教于乐”让孩子们玩好游戏之后明白一些道理。记者采访当天,一年级小朋友张浩元被选为当日的“每日之星”,外教Janie这样说明理由:因为他善于帮助别人。
收获之大出乎意料
和别的夏令营有些不同,音乐剧夏令营会在学生家长中选出一位“专职”观察员,全程参加夏令营活动,并及时将家长的想法和意见反馈给老师,以便及时改进工作。记者前天和观察员徐依云妈妈通电话时,她连连说了好几个“感动”。老师们都太好了,有不少家长告诉她,孩子在夏令营短短几天里变得愿意和家人沟通交流,原先腼腆胆小的变大方了,原先爱睡懒觉的变勤快了。徐依云妈妈总结说,其实,很少有家长会希望通过音乐剧的排练让孩子将来成为明星,家长们在乎的是,不少孩子因此学到了一种“管理自己的能力”,这才是千金难买、能让孩子今后一直受用的本事。而诸如表达自己的想法、当众大胆演讲(演唱)、学会关心照顾他人、懂得尊敬和自尊等等能力,又恰恰是平时忙于应付考试和功课的学校里学不到的。
排练音乐剧的过程,激发每个小演员自身的创造力,也是一大课题。指导老师给各个小组很大的创作空间,孩子们可以随着自己的爱好和喜欢,现场编舞,结果不仅生动有趣,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孩子们也因此更容易记住整段舞蹈。连一些演出服和道具,也是由小演员们想方设法自己动手完成。
孩子们年龄不同、能力有差异、角色还分主次,但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会了互帮互助、互相鼓励。你帮我纠正发音、我帮你改进动作,大孩子照顾一下弟弟妹妹,小组长努力调动组员提高排练效率……所有这些在孩子家长看来,都是“额外”的收获。徐依云妈妈说,她的深切体会是,孩子自己愿意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音乐剧夏令营给家长的回报远不止于成功排出了一台大戏。
可家长们也由此感叹:优质艺术教育的独特功能不可替代,可它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太少了! 本报记者 宋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