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专题节目叫做《客家足迹行》。“足迹”能“行”吗?“足迹”就是履印履痕,印痕落在地上是不会行走的,能行走的是“足”,而不是“足迹”。人们常说某地留下足迹,留下的足迹竟被说成它在行走,岂不落入“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声氛围?
客家,指历史上由中原地区集群迁移(一般出于被动)到边远地区的人家;成批地离开原籍客居他乡,史称客家人。上述专题里的“客家”,当指客家人住地,用语过于简略,表述不够清楚。
上述专题用语,看来有些失当。倘更动其语曰“客家人居处纪闻”,就没有语病了。
当然也可以另择说法。若要保留“足迹”这个词,或作“客家地区留下的足迹”,如何?
或需保留“行”字,“客家地区行脚”亦可备选。
如果“足迹”与“行”都不忍舍去,则有“客家地区行旅足迹”或可供考虑。
以上几种设想,有的用语过长,有的则太文,各有缺失。旁人原不能代拟而尽如尊意,越俎代庖尤其足以诟病;鄙意不过是希望专题的取名“文从字顺各率职”(韩愈语),别无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