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0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美好的不确定性
马 丹
  马 丹

  40℃稳若磐石,赖着不肯走。高温红警天天挂着,把本已热火朝天的城市心事“照”得更红火。奇怪,天是热疯了,抱怨气象台报不准的人反而少了。气象台也难得长脸,不用解释“天气预报有不确定性,不可能100%准确”,直接就把“40℃”挂了出来。其实,倒不是天气预报突然准了,而是天气状态实在太稳定,降低了科学的不确定性。

  身为报纸的“气象小姐”,每当同事问我“为啥报了下雨却没下”时,我也很苦闷:“人算不如天算”是句宿命论的老话,但对天气预报来说却是条真理。大家都知道“蝴蝶效应”,“一只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个混沌学的比喻最初就是由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提出的。翅膀的细微扇动,就好比科学实践中不可预估的风险。就像天气预报说明天会降雨,明天到底下不下雨还是个未知数,极小的初始气象要素差异就能带来“晴雨两重天”。

  有趣的是,人们总希望获得一个明确的、肯定的回答,但追求“百分百准确”往往是徒劳的,不确定性正是作为科学唯一的确定属性才如此美好,令人遐想和不断探索。人也是如此,因其不确定性的成长而令人期待。一位曾去北极参加过科学研究的中学男生至今令我记忆深刻。从北极回来时,他的同学都是满载而归,科研小课题进展很快。唯独他,竟然在这么难得的北极科考中最终决定放弃了自己的课题,并坦然承认了失败:实验怎么都提不起兴趣,他反而很高兴收获这种失败,消除了他究竟是不是将来适合走生物科学之路的不确定性。可惜,这个诚实得可爱的男生是我遇到的唯一一个愿意探索自己不确定性,直面失败的。

  无论是科学的不确定性,还是人的不确定性,说白了就是一种风险交流。承认存在不确定性并加以合理解读,才是一种透明、负责的姿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市场之窗
   第A2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国防教育/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B08版:健康/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广告/新民楼市
洋品牌下神坛能否鞭策本土奶企
取舍
美好的不确定性
让校服放心不能仅靠涨价
浑身是刺的“临时工”
权力,别掉进“黑洞”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美好的不确定性 2013-08-08 2 2013年08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