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说:“艺术的形式正是摹仿实在,它在向大自然擎着一面镜子。人在模仿中有一种愉快,不过艺术之目的并非要表示事物外面的现象,而是要表示事物内部的意义,因为这一点才是他们的实在。”创作是一种自然气息相通的活动,观察自然是艺术家生命的一部分,它可以经由观察自然加强自己的造型能力,另一方面自然又是和公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只有使公共视觉熟悉,才能达到公众审美视觉惬意,公共雕塑在公共空间才能显现其价值。
城市雕塑的公共审美我们可以视为公共社会性的美以及艺术美的综合。作为文明进程产物,公共雕塑其核心在于审美的愉悦,这种审美的愉悦必须是使大部分公众的审美趋同,从而达到雅俗共赏的审美愉悦。
亨利·摩尔认为:“雕塑是有生命的,雕塑是气韵生动的,透过物体的形式,传达温暖悲伤与情感,情感和非逻辑性的妙想与艺术家的经验及理念结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好的艺术”,进而提升对社会的洞察热情以及满足公众的审美情感需求。艺术家通过公共雕塑抒发个人的情绪,使得公共情感触动并与公共作品的互动、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