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想好讲”与“随便说”
韩导勤
  韩导勤

  说话,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即所谓话语权。一个人说话,有时须想好了讲,有时则随便说。

  想好讲,可以理解为“慎言”的意思,先经过一番思考再讲,不可有丝毫的疏忽;而“随便说”则带有某种随意性,有话就讲,口无遮拦,直截了当,一吐为快。

  从“言为心声”的角度来说,“随便说”,常常说的是心里话、真情话、大实话;而想好讲,要考虑周全了才能讲,譬如,哪些话可以讲,哪些话不可以讲,哪些话应该这样讲,哪些话应该那样讲。结果,可能就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可能讲的就不是心里话、真情话,不仅有悖“言为心声”,甚至反而成了“言‘违’心声”!

  作为领导干部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调查研究,领导下基层想听到的是什么话呢?无疑是百姓的心里话、真情话、大实话。因为唯有真情实话才能让领导了解到真正的民情民意民声。

  然而,毋庸讳言,近些年,我们有不少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的方式变了味,在与基层干部和百姓群众沟通交流时,往往面对的是“想好讲”的话,极少能听到“随便说”的话。君不见,时下领导干部下基层,上面一般都会事先通知,并安排好线路,确定好调研对象。每到市县乡镇乃至村组,各级干部层层陪同,摄像机、照相机闪个不停。一些地方为应对上面领导来调研考察,事先准备好一些典型或现场,有的甚至让调研对象将准备好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试想,这样的调研,看到听到的咋可能是真实的民情民意民声呢?

  令人欣慰的是,十八大以后,中央领导特别注意到了改进调查研究的问题,并身体力行。日前,某省省委书记以“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不带记者、不作报道”方式下基层随机性调研。当地县委书记得知省委书记悄悄来到本地湖片区,坦言“没准备,当时心里还是很紧张”。可村民们却一点也不紧张,“村里水利设施配套不到位,田里浇不上水”,“老百姓愿意搬迁,就是怕买不起新房子”,“乡上医院看病比以前贵”……村民们口无遮拦。当认出了这位不速之客竟是过去只在电视里见过的省委书记时,乡亲们“呼”地拥上来,一肚子心里话抢着直往外掏……

  领导干部要听百姓心里话,就应这样下基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评论·专栏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旅游特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想好讲”与“随便说”
我的徐家汇人生三部曲
云端看海(二)
诗已远去
今宵灯谜
伞下情
素为本
难忘《大富翁》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想好讲”与“随便说” 2013-09-14 2 2013年09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