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9日以来,新民晚报社联合市卫生局(市卫计委)、市体育局举办的“新民健康大讲堂以超过每月一期的频率,已经举办了14场。据调查,健康是新民晚报读者关注度第一的话题,新民健康大讲堂已成为服务市民的重要载体,模式得到了各方认可。其运作模式还在探索中,明年将引入新媒体的手段使形式更加丰富。
经过一年的运作,新民健康大讲堂已经形成了三大特色:
第一、每月一期,深入社区模式受欢迎。从举办地点来看,遍及全市9个区,举办地点大多数为社区文化中心或卫生中心,也有医院、科技馆、镇政府和公园。从覆盖的人群来看,平均每届讲堂现场参与的市民超过250人,合计逾3000人次,通过宣传和视频的超千万。
第二、讲堂嘉宾权威、涉及领域广。来到大讲堂的专家超过40人,他们分别来自中山医院、瑞金医院、新华医院等10多所上海知名医院和机构,专家中既有工程院院长、二军大校长等知名专家,也有孙海平、沈坚强夫妇、陶璐娜、孙吉等体育届代表,还有来自社区卫生中心的基层代表。
第三、宣传声势浩大,社会反响热烈。新民晚报对每期健康大讲堂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不仅是第二天的新闻版,每期8个版面的专题,还有新民网的视频播出,加上东方宣教中心的社区碟片宣传等,让健康大讲堂做到家喻户晓。通过每期的健康大讲堂调查问卷反馈显示,市民对健康大讲堂能到社区给予了高度评价;参与承办的街道、社区和相关机构认为,大讲堂是健康小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有“红段子书记”之称的潍坊社区党工委书记李国弟即兴创作了一则养生“红段子”——“科学养生增体力,磨炼意志练耐力,养生习惯变动力,血液健康有活力,健康健壮提威力,生态平衡减压力,净化环境除阻力,年年益寿定给力。”
2014年,新民健康大讲堂将进一步优化,要做成引领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方式的论坛,针对老中青拓展不同的主题,例如中小学生的营养问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中青年的过劳死、睡眠、颈椎等问题,还有空巢老人“心理的抚慰”等问题,让健康讲堂从点、线、面得到延伸,让讲堂办得更贴近百姓,服务市民。
本报记者 马晓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