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一对夫妻意外收到法院传票,称他们借款不还。他们很诧异,因债主根本就不认识。经努力回忆,想起之前确实借过1笔10万元的钱,但很快就还了,当时自己确实写过借条,借条上债主名字是空白的。这对夫妻报案,要求对债主测谎,在仪器面前,这个债主招了,承认自己是拿着没销毁的空白借条,写了自己的名字。
收到一张莫名传票
2013年12月,小沈收到一份宁波江东法院寄来的传票,自己和老婆都成了一起民间借贷案子的被告。可是,让小沈郁闷的是,自己和老婆压根就不认识这个案子的原告顾某,更别提问他借过什么钱了。
抱着这么大的疑问,小沈和妻子马上来到江东法院跟主审法官反映。法官听了小沈的叙述后,让他不要急,叫他仔细看看顾某提供的证据。
小沈夫妇之前看到传票太过着急,也没注意看证据,经法官一提醒才想起来要看。这一看,小沈傻眼了。证据里的借条很熟悉,借款人和担保人的签名也的确是自己和妻子的,但有哪里不对呢?
原来,小沈是做生意的,前几年因资金紧张,曾向自己的朋友夏某借过10万元钱用来周转。当时,夏某拿来一个借款合同让他签,他觉得没什么问题,就签了,还让妻子做了担保人,但他记得,当时的借款合同上,出借人一栏是空着的。后来,自己把钱还给了夏某,也就把这件事放下。而现在,出现在他面前的借条,正是当时的那张,只是现在出借人那栏里,赫然写着顾某的名字。
听完小沈的解释,法官也觉得事有蹊跷,但审理一起案件绝不能只听一方当事人的片面之词,于是法官让小沈先回去,准备好证据,开庭时双方质证,自然能查明真相的。
法庭上各说各理
2014年1月,江东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庭审中,顾某出示证据原件:借款合同和自己汇款给小沈的汇款凭证各一份。小沈也出示了他的证据:借款合同复印件一份、自己还钱给夏某的银行账单原件一份。
对于顾某出示的借款合同,小沈认为当时签的时候,出借人那一栏是空白的,自己提供的借款合同复印件可以证明;对于汇款凭证,小沈也承认,上面的卡号确实是自己的,但夏某把钱打给自己时,自己压根没注意过是谁的卡汇过来的,而自己提供的银行账单可以证明,自己已把10万元借款还给夏某了,因当时自己在外地,就没从夏某手里拿回借条,只是叫夏某自己撕毁。
对于小沈的答辩,顾某有自己的说法。他说,自己跟夏某也是朋友,当时小沈问夏某借钱,夏某没这么多资金,就来问他借,自己因跟小沈不认识,才让小沈签了借款合同。签的时候自己没出面,小沈签完后,夏某拿回来给自己,自己才在出借人那一栏填上自己名字的。
对于小沈提供的证据,顾某表示不认可:小沈提供的借款合同是复印件,对其真实性有异议;而小沈打给夏某的钱,只是在数额上吻合,但跟这个案子无关。
测谎设备搬进公堂
面对顾某和小沈各自的陈述,法官也犯了难。这时,小沈突然提出要申请测谎。主审法官立即与宁波市公安局联系,询问相关事宜,宁波市公安局表示愿意配合。于是,现代的测谎设备搬进了江东法院。
宁波市公安局工作人员将测谎设备分别连接到顾某与小沈,然后分别问了一些问题,如:你经常拿不属于自己的钱财吗?这笔10万元借款已还清了吗?在对这些问题的测试图谱及测前、后谈话等相关信息综合分析后得出:顾某的得分在谎话值域内,而沈某的得分在实话值域内。
测谎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测试,被测试的人说谎时,情绪会出现波动,而这些波动会使测谎仪器上关于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发生变化。变化超出普通水平,就表明此人可能正在说谎。
面对宁波市公安局出具的测试报告,顾某终于说了实话。因小沈还完钱后并没把借条要回去,而借钱时又是自己把钱汇给小沈的,就动起了歪脑筋。没想到,电视上放的测谎技术,在现实中真的存在。
在法院正式作出判决前,小沈就向公安局报了案。因顾某的行为已严重涉嫌虚假诉讼,将会受到法律的追究。2月27日,法院从江东公安分局获悉,该局已受理小沈报的案。 姜栋 王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