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全国两会·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代表建议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产业深度融合
~~~代表建议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产业深度融合
~~~代表建议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产业深度融合
     
2014年03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网络经济“新上海牌”
代表建议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产业深度融合
叶薇 姚丽萍 宋宁华
  “宝宝”闹得欢,“嘀嘀”叫得响,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碰撞出奇妙的火花;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时代,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

  互联网就像阳光、空气、水,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代表认为,上海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要学会借力互联网,推动互联网与各个产业的深度融合。

  上海企业不能扮演“不温不火”角色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认为,近几年,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特征的互联网新技术不断给世界带来新变化。这些新技术催生出一大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我国产业体系带来了巨大机遇。

  上海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可以在三个方面借力互联网。一是,从制造到“智造”,上海的传统工业发达、制造企业多,这为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机会,潜力很大,一些高端装备、智能机器人领域都广泛用到了互联网技术;二是,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比如汽车智能化、车联网的发展;三是服务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比如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

  上一轮互联网大潮中,上海企业似乎一直扮演着不温不火的角色。对此,邵志清认为,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上海要培育一批新品牌,比如全国最大的金融信息服务商万得资讯、国内最大的大宗商品服务商易贸资讯等,已成为上海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亮点。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构成的“四新”,将成为今年上海产业经济积极培育的重点领域,而这些领域有望产生龙头企业。

  改造传统产业,打开想象之门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认为,“上海对互联网经济的认识走在前面,比如较早提出了‘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概念,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但如何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我们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王战认为,以信息平台和第三方支付为技术手段,通过发现和创造商机,形成撮合交易平台,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平台经济,是互联网时代上海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上海的转型发展是否有质的飞跃,关键看上海的平台经济是否走在前列。”王战认为,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平台,撮合供求达成交易,构成了一个贸易行为,这是国际贸易中心的微观行为,双方合同形成后,便会带动航运和物流,随之而来的结算和支付,将形成大量的金融行为。而这些,都关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互联网如何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还须各方发挥更大的想象空间,大胆创新。如果上海有成千上万的平台性企业,在信息革命的条件下,上海将推进整个商业业态和模式的创新。同时,上海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集聚有创造精神的企业家。

  “互联网创新的生力军应该是民营企业,我们要善待民营经济,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将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马云’从上海脱颖而出。”

  管理创新要有“互联网思维”

  “我们的一些思维方式有些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习惯于从经验中得到灵感。如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热衷于决定投资方向、确定项目规模、干涉经营活动。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利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在网络上获取数据,从数据中汲取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邵志清说。 

  互联网金融的“宝宝”们,是典型的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业态,是借助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的新兴金融模式。由于是一个跨行业的新产业,政府对“如何发展、如何监管”准备不足。互联网打车软件的“嘀嘀”们,在为部分乘客带来快捷、便利、补贴的同时,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秩序,并对车辆安全驾驶造成了风险。由于缺少面向移动终端的公共调度平台,又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执法技术手段,只能简单地推出禁止在高峰时段使用的措施,多少显露出一丝无奈。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要求政府运用‘有形之手’时要有‘互联网思维’,管理手段要跟得上市场的快速变化。”邵志清指出,与传统制造业不同,互联网产业并不需要政府注入大量资金、土地等有形资本来助推,相反,在这个以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为主的行业里,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市场准入的环境最为重要。同时,利用相对宽松的财税和监管政策,放水养鱼,才能充分激发企业自身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特派记者 叶薇 姚丽萍 宋宁华

  (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3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目击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32版:生态上海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家长会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人才周刊
   第B06版:留学移民/人才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
   第B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康健园
   第B13版:康健园/互动
   第B14版:热点/康健园
   第B15版:康健园/关注
   第B16版:幸福之门/专版
打造网络经济“新上海牌”
尽快立法促进电商健康发展
广告
新民晚报全国两会·焦点A02打造网络经济“新上海牌” 2014-03-12 2 2014年03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