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捐赠 今天就能查到
“今天捐的钱,今天就能在慈善网上查到。”点开上海慈善网“捐款榜单”栏目,系统不断刷新着当天的捐款信息,每条捐款信息都包括捐款单号、日期、捐款人、金额和意向。捐款榜单分个人、单位和物资三类。胡增耆告诉记者,自从财务信息化管理实施后,市慈善基金会收到的每笔捐款都“有迹可循”。下一步的目标,是希望将各个分会的捐款也纳入到“捐款榜单”的系统内。
胡增耆记得,去年春节前,一位姓秦的小伙子在上海街头将1.7万余元辛苦钱撒落在地,现金被风吹起后遭到哄抢。之后不少好心人给小秦捐款,捐款数额最终大大超过了1.7万元。小秦将余下的钱捐给了市慈善基金会长宁分会。由于分会的捐款信息当时还是月报制度,就是每月集中报备一次,所以市慈善基金会的网站上查不到相关信息。“当时引起了一些怀疑,这就给我们提了醒,分会的捐款信息也要做到像市会一样,即时就能查询到。”胡增耆说。
专项基金 年年有对账单
根据去年7月实施的《信息公开办法》,除了捐款榜单外,市慈善基金会要向社会公开4大类信息:基本信息包括名称、组织机构、主要负责人、章程、市慈善基金会及分会的办公地址、联系方式、投诉方式等;工作信息包括募捐活动信息、项目资助信息、财务和财产管理信息、专项基金信息、募捐箱信息等8类;重大信息包括市慈善基金会的重大决策、组织的重大活动、自然灾害等重大事件的处置;依查询信息即捐赠人提出查询其捐赠财产的入账情况或者使用情况的要求,市会给予答复。
其中,关于专项基金的信息目前都已公布在上海慈善网上,不过这部分对外公布的内容只是基本信息。针对基金设立者,市慈善基金会设立了专门的公开渠道,每年都会交一份资金“对账单”,上面详细列出了基金每一笔账目的进出时间、额度、用途等。“有些基金设立人很认真,一年要和我们通好几次电话,了解基金运营情况;有的就放手不管了,我们还得拿着对账单,追着他们给。”
慈善项目 “散户”更放心
“大户重要,散户更重要。”胡增耆说,如果把专项基金设立人比作“大户”,其他的好心人比作“散户”的话,可以说“散户”是支撑基金会项目化运作的坚强后盾。一个针对性强、现实意义大的项目,能够吸引大量的爱心资金,这部分的捐赠人对公开透明的要求也很高。根据《信息公开办法》,捐赠人提出查询其捐赠财产的入账情况或者使用情况的要求后,市会可以当场答复的,应当场答复。书面答复应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不过,仅有答复恐怕还是不够。比如去年雅安地震后,市会募集善款达1.06亿人民币,最终确定援建灾区6个项目。在这一项目运营过程中,市会成立了由11位捐赠人代表为主的灾后重建项目监管小组,对项目援建和资金使用进行全程监督。
“我们的目标是,对捐赠人,做到信息全程公开,项目所需的每笔钱从哪儿来,最后用到哪个人、哪幢楼、哪顿饭上面,都能通过一个系统查到。”胡增耆说,对全社会,则要在征求捐赠人和被捐赠人的意见后,在保护其隐私的基础上,作部分公开。 本报记者 徐轶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