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教育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记普陀区洵阳路小学校长朱乃楣
~~~——记普陀区洵阳路小学校长朱乃楣
     
2014年03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递幸福 教给孩子自信和智慧
——记普陀区洵阳路小学校长朱乃楣
马丹
▲ 朱乃楣(右二)和教师们在一起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校长名片 朱乃楣 1969年出生 中共党员 1998年至今担任上海洵阳路小学校长
  朱乃楣讲话轻柔,有着上海女人特有的精致和美丽。初见朱乃楣,大多数人都没法把她和一所里弄小学联系起来,更别提她已执该校校长之印近15年。可当记者近日走进这所小学,细观其十多年的“寻阳”之路后就恍然大悟:正是有了这样一位精致美丽的校长,才能把这所薄弱学校变成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努力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给学生公正、公平、自信、力量、智慧、希望和勇气。”因为朱乃楣这个坚持了十多年的承诺,记者在如今的洵阳路小学里,看到了学生自信的笑脸,温馨、精致的校园环境,以及其乐融融的校园文化氛围。

  上千份教案亲自修改

  洵阳路小学是上海市普陀区一所普通公办小学,地处石泉街道的中朱学区,原属上海“三湾一弄”。1998年,朱乃楣接任校长之职的时候,学校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先后经历过周边5校的合并,又有8名骨干老师被抽调,学校一度出现了“虚空”和“混乱”。“学生底子差、缺乏自信,教师又士气低落,只会埋怨学生差、难教。”看到这样的景象,看似柔弱、内向的朱乃楣却下了一个坚定的决定:必须改革,刻不容缓。于是,她辗转找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希望能够从课堂教育模式开始入手做改革,改变教师“一言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可一开始,朱乃楣就陷入孤立无援,学校里大多数人都在观望,甚至没有老师愿意上实践课、公开课。她只能通过逼自己来“逼”老师:改革头五年,没有教师愿意上实验课,她就亲自上马;几乎每天她都泡在不同的课堂听课;全校77位教师的上千份的教案,她都要亲自过目,并和教师商量着修改。坚持不是一件易事,改变更是难上加难。“我一走,教师就又变回老样子教法。”那几年,朱乃楣几乎每天都像生根在了教室。

  “朱校长看上去文弱,对待教学却是相当的严格。”语文教师殷瑛是朱乃楣的徒弟,她告诉记者说,当时不仅朱乃楣每天要去听课,提修改意见,改起教案来也是认真仔细,甚至精细到过渡语。

  写“洵阳家书”对话心灵

  洵阳路小学的教师队伍来自5所薄弱学校,原本相互之间就比较生疏,生源、经费等问题更是让教师提不起劲。于是,朱乃楣推出了一系列活动。她每月都推荐教师读一本书,并召开读书会,还为每位教师准备了一本“科研札记”本,要求他们每月都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77本,每本我都会仔细批阅,有时候写的甚至比他们还多。”朱乃楣的认真也悄然打开了教师们的心理防线,教师们的札记从应付变成了真情流露,更从工作扩展到了生活等其他方面。

  在殷瑛的印象里,最深刻的莫过于朱乃楣写的“洵阳家书”——“我想对你说”。上世纪90年代末,电脑还不普及,每封信都是朱乃楣手写的,然后,复印成77份分发到每位教师手里。“有时候是她的读书心得,有的时候是她对一件小事的感悟。”朱乃楣曾去贵州支教,并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带了回来——“早晨8时,所有的山区校长都已聚集在教室里听课。在那么边远的地区,人们都对教育那么渴望,我们身在上海,校长和老师都是幸福的。我们不必去做不能改变的事,首先要做好当下,让彼此变得敞亮。”

  当教师是一份良心活

  “当教师是一份良心活,在这儿尤其是。”朱乃楣对记者感慨道。其实,在洵阳做教师并不容易,孩子们大多来自于周边社区最普通的老百姓家庭,一部分来自农民工家庭,他们能得到的学习资源大多只能源于学校。

  为此,学校根据学生家长课程需求调研,利用快乐活动日及社团活动,开设了八大类60多门阳光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提出 “人人学会吹口琴,人人学会花样跳踢,人人都有小岗位”,通过平民化的活动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学校不看重学生在活动中能否得奖,看重的是每个学生获得丰富的兴趣,快乐的体验,成长的自信,让每一个孩子在一样的阳光下,不一样的成长起来,为每一个孩子寻找到生命中最美的曙光。

  朱乃楣经常对教师们说的话就是:做老师,你首先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令她欣喜的是老师们真的很善良。学校里还生活着一些特殊的孩子,每位老师都能做到掰着手指和孩子一起做算术,手把手地教孩子写字、画画,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不管学生们来自什么样的家庭,无论聪慧还是笨拙,无论是先知还是后觉,应该一样地被尊重、被期待,一样可以享受每一天、每一节课的幸福,一样可以个性张扬、充满创造,焕发出夺目的生命异彩。” 

  认为教育最美最真

  在洵阳,低年级的学生会称朱乃楣为“校长妈妈”,因为她总是打扮得大方得体;高年级的学生则更喜欢叫朱乃楣为“知心姐姐”,因为她总给孩子们带来各式各样新奇的课程和欢乐的活动。四年级的小琦说:“每年都会期待朱校长的‘六一惊喜活动’。她会带我们去看欢乐马戏,和我们一起玩弄堂游戏。”

  做朱乃楣的同事也很幸福。朱乃楣时常会带着教师们看话剧、听音乐会,鼓励教师学习琴棋书画,还专门请了健身教练到校教教师健身。殷瑛说:“她时常说,精神世界很重要。当我们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才会体会到生活的幸福,并把这种幸福传递给学生。”而朱乃楣自己也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在她的办公室里摆放着葫芦丝、西洋长笛,闲暇之余她会吹一吹,玩一玩,她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热爱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她认为教育最美、最真。             

  本报记者 马丹

  【同题问答】

  Q:您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是哪里?

  A:校园著名的“校园十景”,都是由洵阳工作室自己设计的。我最喜欢的一景位于教学楼二楼的转角处,名为“鱼步微澜”——鱼缸是由砚石做的,透气美观,鱼儿可以在里面自由地游动,寓意着:教育自由、返璞归真。

  Q:影响您人生的一件作品是什么?

  A:对我的职业生涯触动最深的是1997年读到的一篇叶澜的文章——《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它告诉了我要尊重生命,才使我有冲动开展基础教育改革。

  Q:如果请您用一种颜色代表自己,你会选择哪种?为什么?

  A:灰色。它介于黑白之间,不像白色那么纯粹,又不像黑色那么单一,不会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但灰色也不是悲伤和压抑,给人一种淡淡的感觉,象征着经典、持久,有让人看不厌的力量。

  Q:请您设计一款代表学校的吉祥物。

  A:洵阳路小学的吉祥物就是一朵向日葵。这个名为“洵小吉”的阳光宝贝有三个寓意:始终向阳,代表着对生活、梦想的热爱和主动追寻生命的健康成长;果实累累,多而紧密,象征着全校人齐心协力结成果;充满生机,带给人们自信和希望,还有乐观、自信。

  (最新一期《上海教育》杂志、本周日18时50分上海教育电视台节目将同步刊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3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目击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32版:生态上海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家长会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人才周刊
   第B06版:留学移民/人才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
   第B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康健园
   第B13版:康健园/互动
   第B14版:热点/康健园
   第B15版:康健园/关注
   第B16版:幸福之门/专版
本期导读
传递幸福 教给孩子自信和智慧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B01传递幸福 教给孩子自信和智慧 2014-03-12 2 2014年03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