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科教卫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3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规划用地“零增长”
  本报讯 (记者 杨冬) 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指导意见出炉!“中国上海”昨天公布了市政府印发的《关于编制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意见》,全文当中明确提到:上海要严格控制包括人口、用地在内的城市发展规模,中心城控制住宅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

  指导意见分七大块阐述了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涉及严格控制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市域空间格局、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维护良好生态环境、构建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强化城市运行的基础保障、完善与全球城市建设相适应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等。

  中心城坚持人口疏解

  新市镇加快人口集聚

  在“严格控制城市发展规模”一章节,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上海严格控制人口规模。通过调整和完善产业政策、住房政策和公共服务政策等综合手段,实现人口规模适度可控。中心城坚持人口疏解,控制住宅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新城和新市镇加快人口集聚,创造更加良好的居住、交通、生态环境和就业机会,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倾斜力度。       (下转A8版)  (上接第1版)

  与此同时,上海严格控制用地规模。严守建设用地总量的“天花板”,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依靠存量优化、流量增效和质量提高满足城市发展的用地需求,实现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总量“零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指导意见特别提出,“鼓励土地合理混合使用和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

  建园增绿维护环境

  优化结构交通扩容

  未来上海如何优化市域空间格局?指导意见也给出了方向:首先,严控生态空间底线。通过郊野公园、城市绿道等推进载体,营造具有生态保育和休憩功能的城市生态空间。其次,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强化市域城镇发展轴线,形成中心城、新城和新市镇融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格局。

  指导意见还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引领带动作用,推进浦东滨江沿海地区能级提升。

  就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话题,指导意见明确,按照空间发展推进差别化交通策略。其中,中心城通过挖掘交通设施潜能,优化交通组织,适度提高交通网络容量。新城建立相对独立的对外交通系统,提升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便捷互通。构建大容量交通走廊,加强新城与中心城、新城与新城之间的交通联系。因地制宜发展中运量公共交通,完善内部公共交通体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3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目击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32版:生态上海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家长会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人才周刊
   第B06版:留学移民/人才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
   第B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康健园
   第B13版:康健园/互动
   第B14版:热点/康健园
   第B15版:康健园/关注
   第B16版:幸福之门/专版
“双重筛查”防治儿童慢性肾病
青年女性成才网络课程今上线
复旦上届毕业生超六成 进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
本报牵头成立
社区学校联手设立家门口看护点
春季“益友嘉年华”即日起报名
规划用地“零增长”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科教卫新闻A08规划用地“零增长” 2014-03-12 2 2014年03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