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消费理念是被一位老人启悟的。这位干了45年的国际海员,在上世纪80年代退休时,将三千美元存入一家银行。20年后,老人拿出存单,让儿子把这笔钱取出来,虽然连本带息有四千多元美金,兑换成人民币,大约25000元。但他的儿子发现,这笔三千美元,当年便可兑换成25000元人民币。于是我懂得了,人老了,藏钱不如用钱。更新消费理念,学会有情有理地快乐消费,便能提升生活质量,享受美好人生。
多年前,我就喜欢老玩意,旧字画。常常有点闲钱,便去买来把玩,装点居家。退休后不久,儿子要结婚。妻子说,还缺好大一笔钱呢。于是我就想到了这些老玩意,在朋友的牵线搭桥下,就是这些老玩意,便把儿子结婚所急需的钱解决了。这件事让我更加明白,钱是“用”出来的,余钱不用,急用无钱。借用时髦的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投资与消费是有相同之处的。在消费的理念上,我认为,凡能享受快乐便捷的,实用时尚的,就要舍得花钱学,花钱买。比如在选用电脑、智能通信等设备方面,我主动向年轻人靠拢。退休后,积极更新手机,学会了玩微信微博,并开设了《老人老话》《男人女人》等专栏,编写编摘格言与警句,如:“读经典,常读常新;读时尚,时新时读”;“男人永不言败是自信,女人永不言老是气质”等等。如今编发了一千多条目,赢得了不少粉丝,给自己和家人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有了消费的新理念,便懂得了处事,要舍得花钱;办事要长远考虑,舍得花大钱。退休后不久,发现自己十多年前装修的房子,水管开始老化渗水,装饰大多陈旧落后,是小修小补,还是彻底装修。观念变了,动作也就大了。三个月后,看着装修一新的住房,望着崭新实用的厨房卫生间,坐在称心如意的书房里,总有说不出的开心和快乐。
多年来,我对补品总是敬而远之,但还是“好吃”,除了自己家里做点美食,常常和太太一起,品尝上海传统名菜。梅龙镇、老正兴、绿波廊等餐馆,常常成了我们的好去处。两人点上一二个名菜,慢慢品尝,花钱不多,趣味却无穷。有时约朋友一起去杏花楼、南新雅吃早茶,大家一起聚聚聊聊,谈家事同事新鲜事,沟通旅游信息。这些花小钱的聚会,既丰富了生活,又增进了友情,还形成了一个松散和谐的朋友圈。
有了开心的、健康的、阳光的消费理念,便有了营造温馨快乐家庭的节奏。去年我太太过六十岁的生日时,给儿子、媳妇、孙儿发红包,告知是养老金的提前消费,令孩子们既惊又喜。这些年我们还订计划,游国内,看人文景观;去欧美,看风景名胜。虽然花了些钱,却让人生的“晚霞”,有了金色的帷幕,我常常对太太和好友们说,当真的走不动,吃不动,玩不动时,看看这些快乐消费的“成果”,也会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