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不让轻罪未成年人被羁押
小付今年19岁,是上海第一个佩戴电子脚环的涉罪未成年人。小付从小跟着父亲从湖北来到上海,父亲跑运输,没空管教孩子。初中毕业后,小付整天荡在外面瞎玩。去年2月,他与在网吧里认识的“兄弟”一起去偷电动自行车变卖。
小付的盗窃金额刚达到起刑点,由于是多次盗窃,可以予以批准逮捕。检察官按照对未成年人以教育挽救为主的精神,对其取保候审。然而,承办检察官了解到,小付的家庭并无监管条件,如果让他散落在社会上,很有可能会再次步入歧途,但如果羁押在看守所内,也担心他会受到“交叉感染”。综合考虑后,检察官征得小付父子俩的同意,为小付戴上了电子脚环。
服从监管表现好可从轻处罚
电子脚环像一只电子表,最大的区别是一旦戴上就解不开,只能剪断。戴上电子脚环,检察官告诉小付三个“不”:不得离开上海;不得出入游戏城、网吧、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不得摘下脚环,否则,脚环会向监控中心发出报警信号。
因此,在三个月监管期内,小付一直在脚踝上戴着这只脚环,洗澡、睡觉都不离身。
小付在监管期间一直很自律,检察官每天在后台监控他的行踪,也没有发现他出入禁令场所。法院最终对他从轻处理,被处以缓刑。
对不服从监管者予以严惩
涉罪未成年人试用电子脚环,取保候审期间配戴的表现会影响审判结果。一个上海籍涉罪未成年人也戴上了电子脚环。一个多月后,他的脚环信号消失了。技术人员发现信号消失在一家网吧里,前去搜索果然发现他剪断了电子脚环,擅自离开了上海。由于不服从监管,本可以从轻处理为缓刑的他,最终被处以拘役四个月。
据了解,今年浦东新区检察院将对十几名涉罪未成年人采用这一非羁押监管方式,帮助他们回归正道。
记者 孙云 特约通讯员 蔡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