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台”利与弊
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告诉记者,上越前一个为中生代演员打造的原创剧目是2009年的《秋色渐浓》,而在那之后的4年多时间里,剧院连续推出的《画皮》《新拜月记》《李商隐》《甄嬛》等新创剧目,都由青年演员担纲。其间虽然也曾为中生代演员推出过明星版《孟丽君》,但只是传统戏的复排。中生代演员“让台”,体现其高尚的风格,为青年演员提供更多的舞台实践机会是这些年来戏曲界很多剧种的相同状态,只不过上越的力度相对更大一些,其结果喜忧参半。一方面,经过几年的磨砺,上越年轻一代演员在演出市场的份额可能与同剧种的兄弟院团青年演员相比,的确占了一些优势;但另一方面,上越曾经十分强大的中生代,普遍出现“退化”,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上越的中生代演员大部分都已在50岁上下,其中的“小妹妹”王志萍坦言,作为演员来讲,艺术生涯的黄金年代已所剩不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艺术上肯定也是不进则退的。而事实上,上海越剧院的中生代明星演员群体,原本就因为数量庞大而演出机会相对缺乏,再加上为青年演员“让台”,这些年,不少中生代明星演员已较少登台亮相,而舞台实践的减少,要“进”自然更难。而“让台”造成的弊端,不仅仅是中生代演员个人艺术生涯受到影响。李莉更认为,年轻一代演员如果不是靠竞争中崭露头角,而是靠中生代的“让台”来站稳脚跟,从剧种本身发展的角度来讲未必是一件好事。
“复排”喜与忧
今年上越的3台大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原版”。其中《风雪渔樵记》是章瑞虹和华怡青十多年前的旧作,因旧版当年在演出市场反响甚好而老戏重排。《铜雀台》则是对上越20多年前的旧作进行大幅度修改后重写的,据介绍,选择这一题材,是因为剧中人物的设定比较适合目前上越男女合演团的演员阵容。而正在排练中的《双飞翼》与两年前由青年演员担纲主演的《李商隐》取材相同,前一版曾被文艺评论家龚和德认为“难以让读者入戏”,这次为了参加“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汇演,最后决定将剧本推倒重来,并由两位“梅花奖”演员钱惠丽和王志萍担纲主演。虽然三部大戏的情况各不相同,“炒冷饭”也各有理由,但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戏曲界好剧本难觅的无奈。
与另两出大戏的创作初衷有所不同,李莉表示,此次《风雪渔樵记》的修改复排是希望把中生代的原创剧目做得更为精致,成为他们的代表作品而传承下去。不过新一版的《风雪渔樵记》上演后观众的反响褒贬不一,李莉认为,以前的经典作品都是改出来的,在演出中不断根据观众的反响进行修改。但现在改戏却相当不易,因为演出太少,边演边改的理想状态已经很难达到。而中生代演员缺乏有较大影响力的原创作品也是这代演员的共同缺憾,其中好剧本难觅则是中生代演员的共同困惑。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