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拣煤女工画出一段传奇
子歌 冯联清
  文/ 子歌 图/ 冯联清

  乱云缭绕的山峦,炊烟袅袅的农舍,横笛晚归的牧童,富贵典雅的花卉,活泼有趣的鱼虾……这些大气细腻、温婉灵动的笔触,变化万端、琳琅满室的画作,不是来自哪位画坛名家,而是一名退休拣煤女工之手。

  古人“六十岁学吹打”喻“心有余,力不足”,而75岁的琚凤珠,为了“我要画画”梦想,退休后从64岁开始学画,已成为社区知名画家。她多次获奖、义捐义卖、义务教画,作品还远渡海峡飞到了祖国宝岛台湾。

  1 拣煤女工 劳苦半生

  看到琚凤珠时,她正在闵行区吴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姐妹书画沙龙内作画。隐没在满桌的书画后,埋首在纸笔间,抬起头,才现出烫着大波浪卷的头发,戴着眼镜。

  她1939年出生,有兄弟姐妹6人。筑马路、筑铁路、崇明围垦、建江堤,什么重活累活都干过。1962年,她到吴泾化工厂做了一名拣煤女工。“我的工作就是戴着手指套,从煤渣中把好的煤挑出来,回收再用。”每天14吨煤渣,90个工人要干一整天,风雨不停。她从小梦想画画。“绘画世界对我来讲,神秘又有趣。”但迫于生计的她忙于工作,整天与黑乎乎的煤渣打交道,回家后更忙于买汏烧。不过梦想从来不会缺少翅膀,有时她看到化工厂的墙上灰乎乎的,便拿红砖在这块“墙布”上乱涂乱画。“一只鸟,一只螃蟹,一片云朵,都是望梅止渴。”

  2 退休学画 活灵活现

  琚凤珠拣煤一干27年,直至1989年退休。然而,退休后带孙子、外孙,照顾年迈的父母,让她依旧每天不得空闲。

  2003年,父母相继去世,孙辈长大,琚凤珠终于迈出了学画的第一步,报名参加社区学校的绘画班。此时她已64岁,双眼深度近视的她从临摹、素描学起。“走路太慢就去奔。”她废寝忘食、不知晨昏,有时每天只以两个淡馒头和咸菜汤充饥,连晚上做梦都在画。家里太小,她垫块木板铺在床上,再把宣纸铺在木板上。老公刘志兴说,当时他很难理解这股“狂热劲”,这不是发痴心疯吗?“六十岁学吹打,能行吗?”琚凤珠反问:“为什么不行?”她盯住齐白石的虾、纪康金和王海涛的牡丹、王成喜的梅、郑板桥的竹、张大千的山水……从“零部件”学细节、摸气韵。

  花花草草、虾兵蟹将都成了琚凤珠的模特。她到公园观察花卉在自然状态下的风姿;她买来虾,研究它们游动的形态、水中富有弹力的半透明体、每节形状差异、有力的长臂钳、长短不一的虾脚……

  2005年,为纪念父亲和无数为革命献出生命的先烈,琚凤珠创作了一幅《铁骨丹心铸国魂》。图中点点鲜艳的梅花如壮士鲜血,盘根错节的树干像一条巨龙。在吴泾镇永德路步行街展出时,有人愿以1000元买下。越来越多的泼墨写意在她手下诞生。

  老伴刘志兴说,一次他喝了点酒,醉眼朦胧,竟拿筷子往画上搛虾,搛了半天却搛不起来;一次喝酒吃螃蟹,又犯了眼晕,“咦,螃蟹怎么爬到墙上去了?”

  11年里琚凤珠共画了4000多幅梅兰竹菊、鱼虾、山水等作品,多次在市、区书画大赛中获奖,还在海内外中国书画大赛中连续4年获得银奖。她的作品远渡海峡飞到了宝岛台湾:2007年,《玉堂富贵牡丹图》作为吴泾镇送给台北特奥代表团的礼物;2012年,上海市妇女代表团访问台湾,市妇联将琚凤珠的画作、扇面送给台湾朋友。

  3 义捐义卖 乐于助人

  琚阿婆家位于永南小区两居室里,几乎全被她“日积月累”的画作占领。不仅墙上是画,就连箱柜里、床底下都堆满了习作。甚至大床,也成了画作的“靠山”。小区多栋居民楼的楼道里都张挂着她的书画作品,倡导“楼道文化”“文明礼让”。

  琚凤珠所有画作都免费送人。她和画友每年组织义卖,将所得捐给吴泾镇生活困难的母亲;她将画作送给老人、孤儿。去年,闵行区政府授予她“可爱好市民”称号。

  6年来,吴泾镇姐妹书画沙龙在琚凤珠的带头下,从当初的8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6人左右。现在她共负责着3个书画沙龙。在书画沙龙里,我遇到92岁的叶云鹏老伯踩着雨水冒雨前来“报到”。“现在我每天非常充实,全靠了琚凤珠小妹的带路。”他说,几年前老伴去世,他一直郁郁寡欢,后来琚凤珠拉他“入伙”才改了观。画友吕振庄说,她从静安搬迁过来,一个人都不认识,无聊空虚,是琚凤珠带她和大伙认识的。画友王亚玲退休后觉得“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无聊,琚凤珠和其他画友一起教她练字作画;崔扣娣文化程度不高,但热心志愿服务,“入会”后,琚凤珠手把手教她练习绘画基本功。

  琚凤珠饱尝64年想画画而没条件画画之苦,如今她最希望能为一些学画受限的孩子提供一点助力。她免费教孩子学画,并培养和发现好苗苗。一名大学生慕名向她讨教,她从“永字八法”对他教起,教了1年直至大学生离沪;9岁女童跟着“阿婆老师”从画竹学起,风雨无阻,一周一次,经过1年多努力,掌握了国画的基本画法还自我创新,在一次海内外书画大赛比赛中夺得金奖,琚凤珠为她“青出于蓝”非常高兴。琚凤珠告诉我,她退休时浑身是病,高血压、冠心病、盲肠炎、胃腺瘤、胆结石等,动过三次大手术。“现在身体好很多,2011年至今没看过一次病。”她笑着说,原来愿望和热情还能消灭病魔。“我活出了半路出家的精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运动汇
   第A14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A15版:东方大律师
   第A16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家装专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拣煤女工画出一段传奇
银色专列
敬告读者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B13拣煤女工画出一段传奇 2014-04-13 2 2014年04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