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工作、生活在校园里,按部就班的一切中,学生常常给我惊喜。
“老师,快帮我想一个词,一句话也行,形容黄昏的”,接到电话,刚端起饭碗的我一时摸不着头脑,“我在操场上,这么美的黄昏……急死了……”是一个大二的心理专业学生,爱写诗,上课时常见他神游天外,不时在本子上涂抹。我望向窗外,天光正慢慢敛去明亮的光泽,我试着整理语句,“是不是觉得周围的一切正渐渐安静下来,你的情绪也随之……”“我的心现在很静很静,我觉得自己很好,一切都很美……”
这样的对话远胜课堂的讲解,一种异常美妙的悸动从心头掠过,黄昏静默,我看见那个来自西南高原的瘦高个男孩,越过都市的喧嚣,拂去欲望的毛躁,在自然的怀抱中领受天地的涵养。我久久站在窗前,直到暮色四合。
“七月南风淡淡吹,雏鹰将要飞……谁能忘记兄弟情谊,谁能忘记春风笑语……”庄重的欢送会上,一把吉他,一只口琴,一曲为毕业学长所写的《七月骊歌》,带着校园民谣的雏形,清新,真诚,似清泉潺潺流过。我在军校供职,每个毕业季,都有优秀学员上高原去海疆,戍守祖国安宁。写歌的学弟说这样的时刻不想唱别人的歌,要唱自己的心声,“漫漫长路,百转千回,告别只为胸中誓言……无悔青春在军营,一路相伴风风雨雨……”这歌声,是送别,也是自勉,成为军人,他们的肩上便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
和学生讨论短诗《今生今世》,我建议一起朗诵,诗涵义隽永,质朴无华:“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终结……”起句有些参差不齐,渐渐合起来了,“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但两次哭声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歌哭歌笑的人生记忆,母子情深,朗诵的人是起了思念吗?读到结句“你都晓得,我都记得”时,全班人竟不约而同齐齐放低声音,放慢语速,对母爱的体念在教室里低回。
我的眼睛一阵湿润,端详一张张英武的脸庞,戍边的士兵更有深情,母爱滋养他们勇敢的心灵。
收到一条短信,是在海军服役的毕业生发来的,告诉我她正“启航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参加护航行动”。我打开电脑桌面上的一个文件夹,文件夹里的一百多篇散文记录着她大学六年的心路历程。这些在晨间午后或者熄灯号响过之后写下的文字,纤细、敏感,一如这个年纪的女孩;尖锐、困扰,也和时下青年常有的情绪一致。同时,她坚韧,体能训练跑三千米,成绩不达标绝不放弃;她与战友情深,一起攻克学习难关,一起完成战时演练;她英姿飒爽,对未来充满期许,祖国的强盛给予这一代军人更辽阔的施展才华的天地。
信步走向操场,一棵合抱粗的合欢正在盛开,大大的树冠,羽状的枝叶,花朵似绯红的云霞浮现。站在树下,合欢香气氤氲。树下草地,缀满落英,细碎的红绿相隔相间,好一幅现代感十足的抽象画。年复一年,一届届学生在校园成长、出发,那青春的气息、飞翔的情怀无法形诸笔墨,却令校园四季芳菲,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