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水静静地流淌过波恩,它给予这个历史文化名城以自然美,而诞生在此的贝多芬则又锦上添花予其人文美。
波恩Bonngasse街20号,是贝多芬故居。推开那扇古朴典雅的深褐色大门,踏上熔岩铺筑的方砖,迎面可见一座巴洛克风格的三层小楼,乳黄色的墙面被绿藤缠绕蔓延,以至于只露出门窗。在三楼小阁楼中,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了一生坎坷的音乐天才贝多芬。
贝多芬在这里度过了他艰辛的童年和少年时代。22岁时他便离开家乡外出求学,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二百多年来,贝多芬故居几经变换,旧貌新颜,现由贝多芬故居博物馆、数字化的贝多芬世界、梦幻剧院、特别展览和花园组成。
贝多芬故居博物馆,共有12个展厅。其中,第1展厅记载和诠释了贝多芬的生平、家谱和大事日志;第2展厅介绍了贝多芬年仅14岁就成为管风琴师,以后又成为中提琴手和乐队助理指挥;第3展厅,有18世纪重要作曲家们的剪影和贝多芬在波恩使用过的中提琴;第6展厅,主要陈列着贝多芬在维也纳的老师们的版画像,有海顿、乔治和安东尼奥;第8展厅,再现了贝多芬在维也纳的生活和创作,有最能生动反映贝多芬当时相貌的半身雕塑,有最著名的贝多芬的肖像画。
我借助博物馆的电子声讯导游器,踏着展厅吱嘎作响的木地板,仿佛走在了贝多芬交响乐的旋律与音画世界中。我感受着一个个英雄的声符,心中充满着无比的崇敬与虔诚。贝多芬的创作手稿、私人书信、礼品物件和生前使用过的提琴、钢琴与旧风琴等实物一一跃入我的视野,特别是贝多芬在维也纳生平最后使用过的两架钢琴,让我大胆猜测正是在这排琴键上铸就了《第九交响曲》的伟大旋律。
进入第11展览厅,我特别放慢了步伐,因为这是当年大师出生的小阁楼。这个顶层小阁楼只有七八个平方,东西各有一小窗,房顶斜矮。说实话,我是弯着身子小心翼翼进入的。阁楼中竖有一根石柱,上面置有一尊贝多芬的玉石胸像,我驻足凝视良久。
在贝多芬故居,有一个宁静的花园,杂花生树,浓绿密布,旧墙爬满常春藤。两尊贝多芬的雕塑隐藏在这绿色之中。我一边凝视雕塑,一边思索感慨,走进贝多芬故居,不仅可了解贝多芬的生平生活和音乐天地,更可洞悉贝多芬的心灵世界——一位伟人与凡人的心声、一个正常人与残疾人的理想、一种在疾病痛苦甚至生活绝望中奋起的追求。贝多芬在他的音乐创作生涯中,一直在内心深处与客观现实之间进行着艰苦的博弈,但他总能不断战胜自我,留住英雄,扼住命运,抓住欢乐,从而创作了他一生中最具影响力的第三、第五和第九交响曲。这些不朽作品,是贝多芬在无声世界里,用有声的心灵绘就的动听华章。
十日谈
风景这边独好
梨花动人处,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