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上,偶尔会看到一些人在争吵,事情的起因,往往很小:车子抢了道、走路不小心碰了对方、排队究竟应该谁先谁后……诸如此类。
原本鸡毛蒜皮,没什么大事儿,结果呢,你一句我一句,谁都不肯让一步,谁都非要说那最后一句,结果事情越闹越僵,有的最后竟演变成当街的破口大骂,甚至是彼此的撕扯、相互的斗殴。
冲动是魔鬼。有时候,事儿过了,当事人回头细想,一定也会后悔吧——多大点事儿啊,偏偏在当时,就会耐不住性子,闹成不可收拾,对个人来说,既浪费时间,又破坏心情,还自毁形象,三个字:不值当。而对社会环境来说,至少是带来了负能量。
都说现在的人,脾气变大了,耐心变没了,像刺猬一般,自我保护得紧,碰不得、说不得、气不得,常因一些小事而过激反应,大动干戈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何等焦虑的心态。
现实生活,如此。网络世界,同样如此。网络,原本是方便人与人沟通的,但一个看法不同,一种意见不合,就会引发两大阵营之间的谩骂,粗话连篇——难道人上了网,就可以斯文扫地?观点,可以不认同,但至少,要学会彼此尊重。
也有人说:能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公开表达不满,也不全是坏事儿,至少,每个人都拥有了表达的自由;但表达,绝不是情绪的宣泄,更不是粗暴的骂人,这种动辄就开骂的习惯,如果不想办法制止,时间长了,就会助长社会的戾气,至少是毒化周边的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个人的负面情绪,不该影响到集体乃至社会的整体氛围,这是底线。
说实话,生活在一个彼此不能包容的环境中,人一定不会快乐,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一件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一句无足轻重的调侃、一个模棱两可的表情,就足以将所有负面的情绪“引爆”。那是非常可怕的。
有容乃大,那是中国人修身养性追求的境界,一时达不到,至少可以努力去靠近。从现在起,有话,试着好好对人说;即便听到一两句坏话,也不要记恨在心、无法释怀,那样的话,格局就太小了。不要动辄就抱怨,不要轻易就责怪、谩骂,试着换位思考,学着一笑而过。放过生活中那些小矛盾、小冲突吧,其实,真没什么大不了,退一步,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