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这些年“逢听必涨”的听证会,加上阶梯水价确实有利于节约资源,这样的听证结果,大多数人也能坦然接受。但邻居张阿姨却有不同看法,“你们家两口人当然好,我们家六口人,180方水根本不够用,太不合理了。”
正是那一声关键的“不同意”,让“张阿姨们”有了盼头。北京市发改委在听证会后对媒体表示,对于确因家庭人口多而导致的用水量增加问题,在政策实施细则中将会明确办理程序、条件、要求等办法,并与居民水价调整政策同步出台。
相比于许多流于形式的听证会,这样“不同意”的声音显得十分珍贵。从北京市此次听证会的情况来看,为了给“不同意”发声的机会,有关部门确实做足了准备。
这样的制度设计显然更加符合听证会这种民主形式的本质要求。现代民主的本质并非简单的以多胜少,而是在强调少数服从多数的前提下,尊重和保障少数人利益。
最关键的,恐怕还是相关部门对待“不同意”声音的态度,是鼓励发声、认真采纳,还是打压排斥、避之不及,将会直接决定听证会的质量,也将最终影响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吴秋余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